第七章 河山(八)
不知道是老天有眼還是上天無眼,掘開花園口的當天,黃河上遊下了一場暴雨,黃河水量大增,花園口的決口在洶湧的洪水下,迅速被拉開成一個巨大的口子,渾濁的黃河水在兩天之內便襲淹了中牟全境。第二天,雨下得更大,趙口的淤塞也被衝開,黃河故道完全斷流,所有的水全部轉往南方。第三天,花園口與趙口兩處黃河水在中牟西北部的茶庵彙合,泛濫區域東西寬度竟達15公裏。滔滔黃水分成三股南下,而下遊的瓶口就是蚌埠,蚌埠,即將麵臨滅頂之災。徐平的1938年6月,注定要跟這股洪水打交道了。
宋二虎已經是第二個晝夜沒有睡覺了,他帶著船隊既要把北岸的災民送到南岸,同時還要把日軍在小蚌埠的物資能弄多少就弄多少,弄到南岸。徐平的二十輛汽車也是人停車不停,開到三輛汽車直接暴缸起火。大水從中牟到蚌埠,走了差不多十三天,在這十三天裏,淮北淮南的民眾搶割冬小麥,搬家到淮南地勢較高的地區,鳳陽狼窩山一帶過去的窮山溝,竟成了首選之地。
狼窩山皖東忠義救國軍的基地,立即升級為災民的聚集區,一時人歡馬叫,人氣實足。徐平看著眼前的景象,知道自己在這一帶是能紮下了,在老百姓眼裏,徐將軍不是騙子,是神仙,能預料到黃河決堤,了不起。宋二虎的人到處宣傳,說是萬惡的日本人,為了炸死我們守衛黃河河堤的國軍戰士強渡黃河,不惜用飛機大炮對河堤進行沒日沒夜的轟炸,不顧中國人的死活,終於把黃河大堤給炸開了口子,才造成了下遊的這一場大災難。龔慶元利用這個機會,在各地搞活動搞演講,譴責日本人的罪惡,並把這個做法上報軍統局。戴笠大喜,連忙上報老蔣,讓媒體大肆宣揚,把這筆爛帳算在了日本人的頭上。
莫敵在獲知黃河改道的同時,也收到了軍部的通知,176師從六安前往安慶,逐層打擊西進之日軍。他知道,自己愧對災區的百姓而不能施以援手了,隻能默默的祈禱,希望這次人禍不那麼嚴重。每天,他與徐平保持聯係,了解災民的情況,當他知道,上遊的百姓受災雖然嚴重,但是蚌埠一帶的民眾在宋二虎等人的努力下,能夠最大程度的脫災時,稍感欣慰,自己在鳳陽狼窩山一帶埋下的這根釘子,關鍵時刻竟然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隻是功勞全部成了軍統戴笠所有,他隨後兩次去到合肥蚌埠和狼窩山,帶著大量的記者,帶著大量的物資,向媒體展示軍統局在這次災難中起到的積極作用。徐平為此得到了一枚青天白日勳章,宋二虎官升一級,皖東忠義救國軍蚌埠挺進隊中校隊長。
1938年6月10日,黃河決堤的第二天,176師接到通知後,區壽年讓全師啟程,殺往安慶。526旅在前,525旅在後,前軍是1056團的劉伯龍營。
莫敵的情緒很是低落,沒有跟526旅部在一起,而是回到1056團,履行團長的職責。大軍開拔是件極複雜的工作,每做一件事都需要得到上司的通知,即使作為前部,接到開拔命令時,已經是中午時分,計劃用四天時間走到嶽西,爭取在6月15日到達潛山,接手徐源泉部的防禦。
武漢參謀總部早就知道安慶必有一戰,因此對這一帶的防禦是極為慎重的,楊森二十七集團軍作為一支在淞滬大戰中建功立業的強軍成了安慶的主要防守力量,同時,徐源泉的二十六集團軍則以潛山為後防,丁治磐師守桐城,徐繼武師守石牌(懷寧縣),與楊森部成掎角之勢,互為支援互為協作。武漢大本營認為,楊森的二十七集團軍下轄第二十軍,轄133師和134師,南京保衛戰後,進行了到位的補充,實力不俗。有這兩支部隊近四萬人防守,抵禦由波田支隊和阪井支隊組成的進攻隊伍,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即使出現意外,兩個滿編的軍級單位對付兩個雜牌支隊,堅守五日是極為保守的,因此,隻要廖磊的四十八軍能夠在6月15日到達潛山,就可以保證長江北路萬無一失。
長江北路的戰區總負責人李宗仁也認為,日軍無法通過石牌進入潛山。
莫敵第一次參加大軍團作戰,對所謂的令行禁止,之前還有點好奇,騎馬的通訊員跑來跑去,報話機喊個不停,“到了吧裏?”“走得太快!”“走得太慢!”一路命令不停,時間一長,就有點乏味,坐在馬上,差點睡了過去,從馬背上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