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河山(十)
接下來的一天變得有計劃得多,一大早,莫敵接到命令,今天要走出五十多公裏的路程,宿營地是頭陀鎮,對於行軍,隻有一句,要求盡早安全到達,至於其它的,師部沒有任何指示。
韋誌高的工兵營還是第一個出發,跟著他們的是陳正信的警衛營。
走出霍山,就進入到大別山區,如果說之前走的還是馬路,接下來的就是山路,往大了說,也隻是一條古驛道而已,沿著淠河的一條叫清潭河的支流一直向上遊走,路與溪水經常交錯,常聞流水潺潺,或聞野鳥長鳴。好在有韋誌高的工兵營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一路走得很是順利,六月天走在山裏,樹多林深,空氣新鮮,到也並不感到累。山上的五針鬆,南風吹起陣陣鬆濤,杜鵑季節剛過,在背陰的山嶺裏還能看到一兩朵紫『色』的殘花,巨大的鵝掌楸華蓋般的樹冠,在山上鋪上了一層綠『色』。厚樸樹底,天然幹落的樹皮讓醫務所的張所長如獲至寶,讓人收起無數,這可是溫中止痛的良『藥』。
天上的太陽不小,知了叫得煩人,看著麵前的風景,到讓莫敵想起了老家百壽,那裏也是一條小溪,也是這樣的山地,東去桂林西去長安都是崇山峻嶺,隻有南下柳州略為平坦,所謂左青龍右白虎,麵前遠遠有案台,現在一想起來,倒也不失為一塊風水寶地。
下午三點多,向導說此去頭陀已經不遠,最多一個小時就能到,陳正信的部隊立即撒了歡,很快就在小溪邊的矮山上響起了一陣陣的槍聲,黃天化告訴莫敵,陳正信的人在打獵,他們隻負責打,哪個營想吃,就派人去扛。莫敵問怎麼到這裏才打,黃天化告訴莫敵,這裏距離頭陀已經不遠,太遠的地方打下的獵物扛得太累。
莫敵笑著走到河邊,捧起清涼的溪水洗了一把臉,這一天走得有點累,因為山路太過難行,沒有騎馬,而是與弟兄們一起丈量,走出了一身透汗。這段時間,行軍不是車就是馬,很少步行,看來,時間長了不走遠路,還真的不如弟兄們,弟兄們都實槍荷彈帶著背包幹糧,自己空著手,連手槍也沒有掛一把。
後麵傳來旅長的問話,問為什麼響槍,莫敵讓人回答,警衛營在打獵,準備晚上的吃食,麻煩旅長請師長和參謀長們一起過來吃晚飯,樂得馬偉新立即就往師部跑。
其它營各有多少獵物莫敵不知道,團部分得好幾隻雉雞、斑鳩,一頭八十多斤的野豬,還有三隻果子狸,七八隻野兔和獾子。團部不到兩百人,這些東西足夠他們吃個痛快,當然,也包括即將前來的師旅長官們。
頭陀鎮,迎來了數千大軍。在清潭河邊一塊草地上,1056團找到了自己的營地,一打下帳蓬,一千多條漢子立即脫得幹幹淨淨,赤條條的衝向清潭河,險些沒把清潭河水攪濁,把河邊小路上走過的大姑娘小媳『婦』看得麵紅耳赤,低頭快跑而過。而那些無聊的兵痞每當看到有大姑娘小媳『婦』走過,都會發出嗒嗬的叫聲,更甚者會跳起身,把下半身亮在大庭廣眾之下。一些有眼光的當地人,把自己家裏的窖貨拿了出去,來到176師各單位,交換物資,幾件舊軍裝一雙日軍的大皮鞋,被子蚊帳都能交換成臘肉雞鴨糧食等農產品。
張克昌很會做生意,把庫存在輜重大隊的日軍飯盒弄了二十個出來,加上十把日軍的刺刀,立即成了奢侈品和搶手貨,日軍飯盒是典型的奢侈品,可以做碗可以做鍋,擁有一個,農家頓時覺得身份立變地位倍增。日軍刺刀,單麵開刃,可以當成切菜刀也可以當成獵刀或砍柴刀,鋼水好,鋒利,老百姓一看就喜歡。中國農村最缺的就是鐵器,一個村子經常隻有一把菜刀,放在井台上共用,多有幾把刀,那就是強勢村莊。黃天化對莫敵說,他大哥黃光照是紅七軍的團長,曾經跟他們講了一個故事,說湘西的賀龍手持兩把菜刀就能鬧革命。現在一想也簡單,一個村就兩把菜刀,全讓他拿走了,切菜切不成,切肉也切不成,隻好跟著一起走。莫敵大笑,問張克昌為什麼不多換一些,張克昌很『奸』商的回答,物以稀為貴,多了不值錢,最重要的是換得太多,輜重隊拉不動。
區壽年和馬偉新毫不客氣,如約而至,坐下一看,果然是以豬肉為主,區壽年指著馬偉新嗬嗬大笑,意思不言而喻。馬偉新則笑得很不自然,筷子卻落得很自然,指向非常明確,那就是野豬屁股上最肥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