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河山(三十三)(1 / 2)

第七章 河山(三十三)

6月21日,日本在國內組建第11軍司令部,任命駐東北的第2師團師團長岡村寧次中將任軍司令。從一個師團長直接越級升為軍級司令,是因為他的戰略思維遠遠領先於日軍上海派遣軍的其他人員,他在報告中寫道:“到達中支那戰場後,在聽取了先遣官宮崎參謀、中支那派遣軍特務部長原田少將、杭州機關長荻原中佐等人的報告才知道,派遣軍前線部隊一直以給養困難為借口,大批處死俘虜,已成惡習。南京戰役時,大屠殺的人數多達四五萬之多,對市民進行掠奪、強『奸』的也大有其人。”他的思路與日軍大本營戰勝中國與占領中國的思路十分吻合,因而獲得了越級提拔的機會,同時也使得畑俊六等大為不滿。

不滿歸不滿,由岡村寧次主持沿長江一線進攻已經明確,下轄第6、9、27、101、106及一個混成旅團波田支隊,實力強勁。戰役目標,武漢。

為了與長江攻擊線形成配合作戰,華北方麵軍將陷在黃泛區一帶的日軍組成第二軍,由東久邇宮稔彥王取代西尾壽造擔任第二軍司令官,率領第三師團、第十師團,第十三師團、第十六師團17萬人長距離機動到壽春,正陽關附近,以淮河為補給線,沿大別山北麓突破。

黃泛區第一次體現出它的戰略作用,它給東久邇宮稔彥王第二軍的集結製造了大量的麻煩,以至於長江沿線的準備工作已經完全妥當而大別山北線的進攻卻遲遲不能發動。當然,製造麻煩的不僅僅是黃泛區,還有盤踞在狼窩山的徐平一夥。

龔慶元已經三天三夜沒有合眼,他的情報偵察部隊正不停的把消息傳來,日軍的集結分成三路,一是之前被黃河水衝到壽縣的十三師團和退到田家庵的十六師團。第二路是從淮北一帶渡過水量大漲的淮河進入蚌埠正陽關一帶的第三和第十師團。第三路就是從南京用火船沿濡須河進入巢湖向合肥集結的東久邇宮稔彥王司令部及直屬部隊。

“哪一路都不小,隨便哪一路我們都啃不動。”龔慶元哀歎了一聲,一腔的無可奈何。

“那就不啃。”徐平說。

“不啃就浪費了!”龔慶元不甘心的說。

“浪費就浪費。”靳同軒的態度很鮮明:“我們沒有必要用雞蛋去撞石頭,日本人也不是我們能打完的,軍統局的老爺們不了解情況,讓我們頂住,也不想想,我們一個軍能跟日軍一個軍比嗎。我們能頂下日軍一個軍,蘭封那麼多的部隊,還不直接開到東京去了!”

徐平也笑了,他這個軍經過東拚西湊,終於有了一點樣子,宣稱人馬五千,其實在狼窩山上的不足三千,還有一部分在宋二虎的手上,一部分在袁鬥樞的手上。用這個三千人去擋東久邇宮稔彥王的十七萬大軍,用腳趾頭都會知道是個什麼結果。軍統局也跟中央軍委會差不多,一開口就是擋住,盡他娘的瞎指揮。不過,這麼多的日軍從身邊過,不弄出點好處,又相當的不爽,必須要想辦法弄到一點便宜才行,雁過不拔『毛』,那不是徐平的風格。

“日本人不會一直保持大的單位,也會有落單的時候,我們能不能打掉他一兩個小單位,賺點小便宜。”徐平提議。

“應該可以。”龔慶元想了想,點了點頭。

“不能這樣做!”靳同軒大聲否定。

兩人把眼光都投向了靳同軒,靳同軒急得一臉『潮』紅,說:“我們打了他們的小單位,就會引來他們的大單位,我們的狼窩山,可不經他大單位幾下收拾的。我們即使要打,也要等他大單位開出去之後,才動手收拾他們的後勤補給線。我認為,日軍有兩條補給線,一條是沿津浦路南線到蚌埠,一條是用水路到合肥,相對而言,東久邇宮稔彥王的第三路更為適合後勤補給,將是這一路日軍的主要糧道,我們隻要想方設法在這條路上動點手腳,就足夠我們的收獲。”

這番話,說得一邊閑坐著的覃基石也點頭不已,他很少參與軍事方麵的討論,但是作為狼窩山根據地的主要領導人之一,他又不得不坐在這裏聽其它人說話。看到他頻頻點頭,龔慶元笑著說:“老覃也點頭了,肯定是讚同小靳的話,老覃說說你的意見。”

覃基石笑著說:“我聽你們說,日軍這次集結,意在從六安打出一條路到武漢,與長江西進的日軍呼應,既然如此,隻要我們不打痛他們,他們是不會掉轉槍口朝我們動手的,所以也不是一定不能動手,隻是動手要掌握一定的度而已。”

龔慶元大笑:“有道理有道理!老覃也是專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