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敵後(十三)
參謀長的工作實在不容易,即使有羅衛覃國升幫忙,莫敵仍是忙得焦頭爛額。瘦猴那裏來電報剛剛搞掂郝文波,石重那裏也傳來消息,望江的日偽軍出了城,還沒有把這兩件事理順,一營三營和輜重隊又離開了潛山,一營繞彎,從黃墩繞到破月湖一帶潛伏,堵住日偽軍的東邊退路,三營沿潛水直達平山,擔任主攻。
時間,除了時間還是時間,如何將時間協商到位,是本次作戰最大的勝利因素,過去這個工作都是由黃天化負責,莫敵第一次知道原來協調作戰是如此之繁瑣。打仗,絕不是勇敢兩個字就能代表的,打仗,是智慧的比拚,是人『性』的較量,是科技在掰手腕。莫敵第一次認識到自己沒有在軍校裏完成全課程是一大錯誤,有些東西,經驗未必就能戰勝知識。好在覃國升這個軍校生幫了不小的忙,地圖作業基本上由他完成,進程核算雖然還不夠成熟,但是也能夠拿出個大概,最重要的是警衛連的情報通訊排在趙國龍的帶領下已經能夠自主的運行,各種情報有條不紊的收集整理上報,讓莫敵省心不少。上級能夠看中趙國龍,讓他擔任參謀長,看來比自己更了解這個自己從平樂帶出來的小弟,在黃天化時代,他已經不僅僅是一個警衛連長,還兼任了黃天化的參謀處長,他的警衛連也早就超出了一個普通警衛連的職責範圍。
覃國升手裏拿著一把園規,一塊三角尺,在地圖上這邊一個圈那邊一條線,再填上幾個數字,認真而專注。這些都是軍校中教過的知識,莫敵也會,這些數據也能做出來,隻是時間上會比覃國升多上好幾倍,因為當時與日本教官交往過密,偏科嚴重。軍事作戰,不會給自己這麼多的時間,戰機一瞬即逝,抓住了是機會,抓不住就成了威脅,上峰不讓自己擔任一旅之長,還真是看透了自己,自己還真未能達到一個旅長的素質要求。
利用空閑,莫敵就著麵前的茶水吃了塊當地的板栗糕,很香很細,入口即化,齒不存渣,口有回甘,真正的好貨。
磄瓷口盅裏的二祖禪茶是當地的特產,『色』澤翠綠,白毫顯『露』,香氣高長,濃醇鮮爽,與板栗糕配相搭配,相得益彰。據說當年慧可禪師每於葫蘆石旁參禪,采茶樹葉咀嚼,神誌清爽,腦清目明,以為對悟道大有裨益,後世僧眾爭相仿效,可謂無寺不茶,以為隻要吃茶就能達到悟道,“吃茶去”便成了禪林法語。莫敵則認為,或者二祖慧可當年也是因為對板栗糕情有獨鍾才會對喝茶如此喜好。
“望江的敵軍出發了!”覃國升的話把莫敵從對二祖慧可的腹誹中拉了回來,抬頭看了看覃國升,放下手裏的茶盅,下意識的抬起左手看了看手表,時間是早上九點。
“按照石營副的電報,日軍出發的時間應該是八點半,行軍的速度不是很快,以這種速度,中午能到太慈鎮就算不錯,從青草湖和赤湖中間的擋水壩通過,下午能夠到達高士。”覃國升知道莫敵想了解什麼。
“石重有什麼作戰方案?”莫敵問。
“石營副本來想趁敵軍出城,城內兵力空虛,今天晚上夜襲華陽日軍傷兵營,被吳萬年和鍾良阻止。”覃國升說。
莫敵點點頭,說:“我也不讚成這樣做,現在兩方作戰態勢很明確,互為攻守,各有痛處,我們如果不顧人『性』去啃對方的痛處,對方一定會反踩回來,我們的痛處就是百姓,吳萬年的話有道理。”
覃國升說:“鍾連長也認為要打就要打得對方心服口服,太過於劍走偏鋒,雖然可以得一時之利,從大局而言並無太多裨益。”
莫敵點點頭,問道:“調整後的作戰方案是什麼?”
“放棄『騷』擾,讓敵軍順利的走大半天,先把他們的體力耗一耗。”覃國升的話讓莫敵再一次的笑了起來,這些小子,會打算盤,百裏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裏而趣利者軍半至,兵法說得清清楚楚,從華陽出發,走上大半天,體能的消耗可想而知,以逸待勞,事半功倍。
“在太慈與高士之前,有一片水域,是為赤湖、武昌湖、青草湖。”覃國升走到地圖前,把一個小旗貼『插』在地圖上,莫敵定睛一看,果然標注著一片水域。
“據吳萬年說,在湖的中央有一條堤壩,寬約兩百米,長約一點五公裏,既可擋水,又可擋魚,還可防風浪,最重要的還能走人,是從太慈到高士的唯一通道。埋伏就放在這裏。”覃國升說:“具體的做法是,由高營長的二連擔任壩東頭的堵截,鍾連長的重力連在壩西方的白蓮洲擋住對方的退路,誓把該部日偽軍全部消滅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