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敵後(二十一)
隨著高敬亭的被處決,皖中新四軍內部,又是一場血雨腥風,原第四支隊一分為二,以原第八團為基礎,成立第五支隊,由周鳴駿代支隊長,進入肥東一帶,向路西且戰且走。其餘部隊仍為第四支隊,由戴季英暫時總負責,離開桐城廬江取道無為方向挺進蘇北。為了肅清高敬亭的影響,第四支隊及附屬人員有大約兩千人被迫離隊,其中不少是參加了大別山遊擊戰、英勇善戰、令敵人聞風喪膽、消滅過大量敵人的老戰士,這些人離開新四軍後大多沒有再拿起槍,有些成了默默無聞的農夫,老死在貧窮的生活裏。
顧士多率領第九團奉命離開懷寧進入無為開展遊擊鬥爭,所有派出的工作隊全部收回,懷寧一縣全部交歸郝文波。新四軍撤出這一地區的消息,526旅警衛營偵察連第一時間把情況彙報給莫敵,莫敵一邊向上級彙報,一邊以波浪推進的方式向之前新四軍第四支隊駐紮區推進。他要求不高,迅速搶占這些地區,不能讓這些地區形成真空,給日偽軍占了便宜。莫敵親自率領警衛營趕往潛山,而潛山的歐陽錦營在莫敵出發之時迅速趕往桐城,鍾鼎鼐營立即趕往樅陽。
明光的徐平也命令劉青龍,不要再與周鳴駿在肥東糾纏,立即趕往合肥,占領肥西。情況表明,周鳴駿的第五支隊隻是過客,遲早會離開這一地區,不與他們發生衝突,盡量禮送出境。
六安的區壽年接到莫敵的電報,也命令525旅覃振元1055團趕往舒城,1055團團副韋誌高率部進入廬江。至此,下起安慶,上到蚌埠,東到明光,巢湖以西的廣大區域都在桂係的實際管轄之下,廖磊這個名義上的安徽省長終於有了一點地域,不至於以小小的大別山來替代諾大的一個安徽。
南京的中華民國維新『政府』綏靖軍司令任援道更不會放棄這個機會,由日軍運兵船罷把他的綏靖軍運送了一個整編師到安慶,試圖一舉拿下該地區。任援道,字良才,號豁庵,江蘇省宜興縣人,保定軍官學校第一期生,曾任平津警備司令。南京淪陷,民族危亡,任援道利用權術收編了鎮江*學校的三艘炮艇及部分官兵,收編了太湖裏的部分遊擊部隊和國民黨的散兵遊勇一萬多人馬,並以此為班底組成了綏靖軍,投靠到偽中華民國維新『政府』梁鴻誌帳下。得到日軍的大力支助後,綏靖軍發展成一軍六師十萬人,成為江浙皖一帶除日軍外最大的一支軍事力量。新四軍離開巢西後留下的空檔同樣吸引了任援道,他需要在籌備新『政府』的汪精衛麵前表現自己的力量,同時也要為維新『政府』在汪精衛的新『政府』裏多占一份份額,這種機會他不會放棄。
中共長江局取消後,江浙皖贛閩成立東南局,看到各方蠢蠢欲動,東南部的領導人才認識到,高敬亭釘死大別山的方案是何等的有遠見,隻有把新四軍一部釘在大別山,桂係才不能進入巢湖流域,一旦放棄大別山,接下來就是自動放棄整個安徽。情況的大逆轉讓東南局有點不知所措,立即把情況向陝北中共中央彙報,中央這才知道高敬亭被槍斃,木已成舟,隻能亡羊補勞,命令徐海東接手第四支隊的軍事與管理,羅炳輝接手第五支隊的軍事總負責。鑒於巢湖西已經被桂係全麵拿下,主張不要再在該區域糾纏,而是全力進入津浦路東,開拓新的革命根據地。
廖磊知道新四軍的退去,很是鬆了一口氣,鬆懈下來才發現,所有高血壓患者的症狀都一一體現在自己身上,頭疼惡心作嘔,眩暈耳鳴心悸,氣短失眠噩夢,肢體麻木,全身乏力,終於躺倒在立煌縣的病床上。
李宗仁也知道,廖磊的身體已經難以勝任如此繁重的工作,在向中央軍委會申請後,取消第十一集團軍編製,並入二十一集團軍,免去廖磊二十一集團軍司令一職,由李品仙擔任。下轄第七軍、四十八軍和八十四軍。
覃連芳在隨棗會戰總結會上就八十四軍的無序撤退問題與李品仙意見不同,進而發生強烈爭吵,被李品仙免去了八十四軍軍長職務,由莫樹傑新任八十四軍軍長,率鍾毅173師、張光瑋174師、淩壓西189師駐紮在隨縣。張淦率第七軍漆道征171師、程樹芬172師駐紮在商城,張義純四十八軍,軍部在立煌,各師各部則散布在皖中皖西各地,其中莫德宏138師成了立煌的禦林軍,區壽年176師師部在六安。
武漢外圍大戰中的黃梅會戰,桂係各軍損失極大,還來不及進行補充,又參加了隨棗會戰,在這次會戰中八十四軍又一次遭到了嚴重損失,仍然沒有補充,兵源緊張的局麵讓二十一集團軍上下一籌莫展。集團軍司令李品仙還記得在開春時節,日軍十六師團突然對麻城的171師進行襲擊,第一○二二團團長周文富指揮所部勇敢迎擊,將日軍擊退,確保了陣地,但損失了步兵一個連。戰後,集團軍總司令廖磊責備說:“目前士兵來源補充不易,應注意保存實力,一次戰鬥就損失一個連,有多少個連夠他損失呀!你們軍長、師長幹什麼的!遊擊戰是這樣打法嗎?”師長漆道征也嚴責了周文富團長一頓,周文富氣憤不已,吞槍『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