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敵後(二十三)(1 / 2)

第九章敵後(二十三)

“一個師,八千人,別說是人,那怕是八千頭豬殺起來也費人手。”蔣春陽的話讓莫敵大笑起來,這個政客,當上了副團長,也開口閉口殺起人來,還真是屁股決定腦袋。

“這些人也不一定全得死,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是江浙一帶的農家弟子,當兵服役天經地義,隻是他們當的是任援道的兵,梁鴻誌的兵,將來還會是汪精衛的兵。梁鴻誌的『政府』名不下言不順,汪精衛的『政府』就大不相同,你家門老蔣一遷武漢再遷重慶,在老百姓看來,未必就比南京城裏的老汪正統。”莫敵笑著說:“我們跟他們之間的關係,要與日本人有所區別,最好能讓他們也知道這一點,沒有必要把他們打到火起,與我們硬拚,那就得不償失了。”

蔣春陽點點頭,說:“我跟政治部商量一下,看看怎麼對劉作欣采取政治攻勢。”

莫敵搖搖頭,說:“也不用著急,我們找機會先打他們一次,讓他們明白來安慶不是什麼好差事之後,他們才會乖乖的聽話。”

蔣春陽大笑:“老大你還真是陰險,政治結合軍事,軍事促進政治,所謂打一個巴掌賞一個果子,說的就是你這樣的!”

潛山城裏,因為歐陽錦的一營和鍾鼎鼐的三營都離開了,隻剩下一個警衛營,如果再把警衛營派出去,這裏還真就成了一座空城。但是警衛營不派出去是不行的,不走出去就不能了解敵人的動態,不了解敵人的動態就不能及時的掌握形勢,會讓自己陷入被動。

政治部主任何得貴出了個主意,給輜重大隊發槍,把輜重隊裝備起來,成為潛山的守備力量,把警衛營解放出來。莫敵擔心這樣做會減少經商人員,會造成收入困難,讓自己的經濟陷入困境。何得貴告訴莫敵,因為一二三營分駐高河埠、太湖和樅陽,各種費用可以在當地自籌,支出減少了許多,對後勤的壓力不大。反觀現在的潛山,經營已經上了正軌,收入很穩定,單是把安慶的物資轉賣到嶽西霍山六安一帶,就能掙個盆滿缽滿,完全不用擔心收益問題。從另外一個方麵來說,讓後勤人員參與一些軍事行動,也是好事,起碼能夠讓他們不至於忘記自己的軍人身份,除了掙錢糊口之外還有保家衛國的責任。

蔣春陽很讚同何得貴的意見,認為有警衛營在外麵打探,各種消息靈通很多,潛山也隨之安全許多,不至於敵人打到門口還不知道。莫敵在沒有別的備選的情況下,也同意了何得貴的意見,讓石重連和瘦猴連向安慶方向運動。

國軍在行動,日軍也不閑著,石重連和瘦猴連出發當日,安慶的日偽軍也出了城,他們的目的地是高河埠。高河埠是安慶通往江淮的北大門,也是皖西南地區通江入海的咽喉要地,素有“襟江淮,控鄂贛”之說。最重要的是,這個地方距離安慶太近,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這是日軍1938年6月進入安慶後第一個占據的大鎮,隨著第六師團的西進,安慶的日軍防護嚴重不足,隻能派出一個班的日軍駐守。一個班十幾人,又如何是楊克誌的對手,遊擊伏擊,零打碎敲,很快一個班就屍骨無存。再派時已經無人可派,三月份時,趁著新四軍把楊克誌調往肥西,劉邁宰派了一個連去到空城高河埠占了個大便宜,沒有想到屁股還沒有坐熱,卻讓黃天化打了個硬碰硬。劉邁宰的兵如何是黃天化的對手,阮東升一頓炮彈,歐陽錦一次強攻得手,綏靖軍一個連半死半投降,高河埠輕鬆落在了黃天化的手裏。四月份,黃天化把高河埠奉還給新四軍,直到七月份新四軍退出,一直都掌握在新四軍手裏。安慶的清野直之大佐巧夫難為無米之炊,隻能眼巴巴看著新四軍在高河埠滾打騰挪過得好不自在。如今情況有了大不相同,有了青木一夫的130聯隊,還有了劉作欣的綏靖軍第六師,人數有了極大的不同。有了人就有了想法,清野直之知道往日的好時光不可能再有,隻能一步步的征戰不休拿下安慶所屬,第一步就是拿下高河埠,把潛山與桐城的通路斬斷,讓安慶所屬一分為二,往北可以收拾桐城的覃振元,往西可以收拾潛山的莫敵,實是一招妙棋。

這次的日偽軍組合是一個偽軍團加上一個日軍中隊,殺向高河埠的歐陽錦營,還真的應了廖磊的那句預言,將來我們麵對的將是少量的日軍和大量的偽軍形成的組合。補充了足夠的人員之後,劉邁宰的綏靖軍第二軍第六師第十一旅第28團又成為了一千三百人的標準團,三營九連,外加機炮排和警衛排,好不威風。

隻是在行軍路上,肩上掛著上校軍銜的劉邁宰跟在一個少佐軍銜的日軍中隊長身後,點頭哈腰,十分的不協調,劉邁宰個子高,日本人個子矮,劉邁宰彎著背,日本人挺著胸,劉邁宰戴著威武的大沿帽,日本人則戴著猥瑣的又窄又小的糞黃『色』軍帽,還一邊一塊屁簾般的帽垂。最滑稽的要數一位身著黑『色』對襟衫下身日軍大馬褲頭戴日軍小軍帽的翻譯官,跟在日本人和劉邁宰中間,不知道是水平不過關還是劉邁宰說的話太過地方特『色』,翻譯急得一頭大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