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安慶(二十三)
在南寧二塘,當黎行恕看到200師600團的團長邵一之時,說實話,心裏是有點愧疚的,南寧的攻防易手,就在於自己,如果自己再堅持半天,就能等到600團的到來,有這些全德械部隊的加入,穩住河防的目的就一定能實現,然而,一切都晚了。200師是國軍的國寶中的國寶,唯一的一支快速反應部隊,為了增援南寧,日夜兼程,從桂北全州趕往桂南,人停車不停,進入柳州後,全師把最快的車輛全部劃給邵一夫,讓600團以最快的速度增援南寧,師長戴安瀾親自帶領大部隊在後麵跟進,當邵一夫進入南寧市郊二塘時,200師也已經趕到了賓陽,當戴安瀾聽到邵一夫傳回來的消息,在二塘遇到了撤出南寧的170師黎行恕師長,南寧城已經失守,戴安瀾一屁股坐在地上,哀歎出聲:這一路的辛苦都白費了!
同時失望透頂的還有桂林的白崇禧,廣西用了最快的運輸手段,調動了所有可以調動的力量來運送200師,最後還是慢了一步,功虧一簣。相對白崇禧的一臉沮喪,站在白崇禧身邊的劉士毅臉上則顯得波瀾不驚,他似乎已經預料到這種結局。就在昨天晚上,他曾經向桂林行營提出,讓蘇祖馨135師把還能打的戰士組成兩個敢死團,加入到南寧河防中,協助170師作戰,同時要求170師拚盡全力,絕不可放棄河防陣地,一定要等到援軍的到來。然而,這條意見沒有得到采納,劉士毅知道,白總長還是不願意打爛他的壇壇罐罐,南寧這個城市,對於白崇禧而言,並不比一個師的有生力量更重要。劉士毅也知道,廣西是個窮省,主要的軍政教育經濟文化都在桂北,日軍占領南寧,對廣西造成的損失並不大。從戰略高度看,日軍占領南寧,真正受到威脅的不是廣西,而是雲南,是滇越鐵路和滇緬公路,是依靠這兩條線路輸血的重慶中央國民『政府』。白崇禧是個精明人,他不願意讓廣西人出力為中央『政府』扛木頭,中央得好處,拚掉廣西軍隊,重慶的老蔣隻會暗暗高興。至於丟掉南寧的結果,如何收拾這個殘局,如果中央『政府』覺得有必要,自有中央『政府』派兵收拾,中央派了了杜聿明、姚純、傅仲方三支大軍,既然他們來了,就不能讓他們白跑一趟。
劉士毅默默的看著八角塘外的殘藕,一隻小鳥飛來,想落在殘藕枝上,沒有想到殘藕枝承受不起小鳥的重量,竟往下沉去,嚇得小鳥連忙拍著翅膀,飛走了。
可惜,不是所有的下屬都能夠理解白崇禧的苦心,黎行恕就是其中之一,當他看到疲憊得搖搖欲墜的邵一之時,後悔、內疚甚至產生了一種罪惡感,與這支遠道而來的客軍相比,自己做的遠遠不夠。別人為了南寧的存亡千裏奔命,自己卻在還敵人的炮火麵前沒有堅持到最後一刻,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廣西人,的確有點錐心。
南寧二塘,一個距離市中心十公裏的小村。南寧的塘,是一個地名,也是一個距離衡量單位,十裏為一塘,百裏為一大塘,從南寧往東到賓陽的公路,依次為一塘二塘直至九塘,在九塘,就到了南寧與賓陽的交界,南寧市的東大門,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的昆侖關。
也許是看到了黎行恕臉上的不自在,邵一之強打笑臉,說:“黎將軍苦守邕江,有目共睹,奈何日軍勢大,上有飛機,下有坦克,不能全功,也是情理之中,不必太過掛懷。如今之計,就是我們合兵一處,找一個適合的地形,擋住日軍東進的道路。黎將軍是本地人,可知道最合適的有利地形在何處?”
黎行恕指了指周圍,說:“這條公路是南寧通往賓陽的唯一通路,這座佛子嶺也是南寧出來的第一道屏障,一旦突破了這裏,接下來就是一馬平川到五塘,才進入山區,隻有進入山區,日軍的坦克大炮作用才能小一些,我們才能占有地利優勢。”
邵一之點了點頭,說:“謝謝黎將軍,我決定就在這裏,先擋上一擋。”
“這裏?”黎行恕環顧四周,說:“這裏可不是什麼太好的地勢,雖有山卻不高,雖有坡卻不陡,日軍的大炮坦克雖然不能開到麵前,遠距離攻擊的威力尚在,邵團長還請三思。”
“箭在弦上,不可不發,我如果不把日軍拖在此處,200師主力部隊就不能及時趕到,屆時,連這個有利位置也將失去。”邵一之明確的說:“為了取得整個戰役的勝利,就是我一個團打光也在所不惜。”
聽到邵一之的話,黎行恕豪氣也上來了,激動的說:“好,邵團長,我把170師還能打的弟兄全部組織起來,交給你,怎麼用,怎麼打,你說了算,170師的弟兄雖然沒有600團的弟兄們強悍,但是挖挖戰壕,運運炮彈,壓壓彈匣還是可以的。”
邵一之一聽這話,激動的站起來,一個標準的敬禮,對黎行恕說:“謝謝黎將軍,有你的協助,我一定死守二塘。”
邵一夫當即叫過報務員,把170師的決定上報200師,不一會,就得到了戴安瀾的回電,要邵一之把黎行恕送到五塘,明天一早,200師在五塘設立前敵指揮部,請黎行恕將軍擔任副總指揮,同時把郭琦的補充團作為二塘戰場的二線部隊,明天一早就開往二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