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野補(三十)(1 / 2)

第十一章 野補(三十)

相比靳同軒,黃春庭的戰爭道德就強了許多,這一整天,他都忙著給死去的日本人收屍。天氣很熱,屍體三天不處理,就會發出惡臭並流出屍水。黃春庭說,這個地方是羅田河的源頭,汙染了水源,害的是我們自己的老百姓。曹茂琮也想處理這些屍體,卻有心無力。在這裏打了足足兩天,敵我雙方都死了不少,蕭湘揚的513團打殘了,512團和野補團支援來的兩個營也打殘了,蕭湘揚重傷、謝堯重傷,五個營長死了三個,另外兩個有傷在身,參戰人員,完好無損的僅僅三十來人,還包括副師長曹茂琮。漆道征帶著171師其它部門守在滴水崖,抽不出時間,更抽不出人手,僅憑513團的殘存的人馬,隻能看著麵前這一堆一堆的屍體發爛發臭。

幸好,黃春庭帶著人來了。

數十個女人,先給帶傷的弟兄清理好傷口,把本地的紅傷草『藥』敷上,擦去身上的血跡,換上幹淨的衣物,移到康王寨養傷。然後開始處理陣亡的弟兄,擦幹身上的血跡,整理衣物,抬到嶽王洞附近,由當地的長者主持,埋葬在傳說中的嶽王軍洞旁。在樸實的山民看來,這些烈士與嶽王一樣,為了守土護疆,流盡了最後一滴血,雖死猶榮。

黃春庭帶著一群男人處理日軍屍體就有點難看了,先剝下屍體上的衣服,泡在溪水的回水潭裏,泡去布上的血漬,補上彈洞,冬天寒風到來之時,照樣遮風禦寒,誰也不會在意這是從哪來的衣裳。日軍的綁腿、皮鞋、武裝帶、槍支、刺刀、背包由鄂豫挺進縱隊第二團隊的戰士們處理,被分門別類的放好,這些是軍需品,有了這些東西,鄂豫挺進縱隊第二團隊的武器就不再是鞏縣造的*,而是統一的三八大蓋,戰鬥力上升何止一個檔次。最沒有用的是日軍的帽子,幹淨的留了下來,拆開打補丁,不幹淨的就成了抹布,用來擦去槍上和武裝帶上的汙血和征塵。在山穀的寬暢處,數百當地的男子在忙碌著,幾十棵放倒的鬆樹被劈成木塊,碼成一個長方型的柴堆,十丈長兩丈寬半丈高,壘好後把日軍的屍體往柴堆上碼,數百屍體一層一層碼了厚厚一堆。把近處的鬆樹砍掉,把防火道布好,點火焚燒。

一股濃濃的黑煙升起,很快轉成明火,人油加上鬆脂,火光直衝雲霄,映得半個山頭通紅。伴隨著煙火,傳出一股令人生嘔的烤肉香,香味傳出去很遠,直到滴水崖,還能聞到這股刺鼻的怪味。漆道征和王衛蒼暗自生驚,這要燒多少人,才能燒出這麼大的動靜。

滴水崖山穀裏的日軍也聞到了這股怪味,他們從收不到小泉正敏的電報開始,就有一種強烈的不祥之感,聞到這個味道,就全明白了。中國人講究入土為安,中國人隻會把他們的戰士入土而不是燒化,燒化的隻能是帝國軍人。燒出這麼大的氣味,需要多少帝國軍人的屍體,日軍默然了。過了好一陣子,才從穀底傳出低沉的歌聲,很悲哀,很黯淡,很催人淚下,很適合目前的場景。王衛蒼告訴漆道征,這是日本人的國歌,叫《君之代》,原本是一首挽歌,所以才是這個味道。漆道征大笑,把一首挽歌當國歌,這個國家也是沒有救的了!告訴王衛蒼,做好準備,明天開始塞水,到時候讓我們聽聽,這些狗日的怎麼為自己唱挽歌。

北線勝利在望,南線的作戰剛剛開始。

172師建好了工事,隻等日軍來攻。馬拔萃看著麵前的陣地,心中很有一點得意,峽穀裏平空出現一道屏障,日軍想通過這道屏障,必須付出生命和鮮血的代價。馬拔萃第一次擔任作戰主官,他對自己目前取得的成效相當滿意。

正在他得意之時,514團團長廖翰國來到了身邊,或者是知道馬拔萃的心情,廖翰國三分拍馬的說:“參座的工事修得不錯,如果之前不知道,一定會以為參座是工兵科畢業的高材生。”馬拔萃笑了,他喜歡搞測量,有立體意識,做工事,對於他來說,隻是雕蟲小技。看著廖翰國從之前的低『迷』狀態走了出來,馬拔萃也很興奮,向廖翰國介紹著這套工事的優秀之處,如何進攻,如何防守,如何變化,最後,告訴廖翰國,這次作戰,514團辛苦在前,接下來就不需要他們再辛苦,有515、516團以及野補團,以守為攻,以逸待勞,拿下60聯隊不成問題。這時,廖翰國才咬牙切齒的對馬拔萃說,自己敗得有點不甘,想扳回一局。馬拔萃笑著問他打算怎麼弄?廖翰國告訴馬拔萃,他想去找平湖日軍傷兵營和後勤大本營的晦氣,從目前的情況看來,有參座的精心布置,日軍必然會敗於肖家灣。平湖的日軍一旦知道這邊大敗,肯定會腳底抹油。這個時候,就是收拾他們的時候,我要用他們的血來祭奠昨天晚上犧牲的弟兄。馬拔萃大喜,同意廖翰國出手收拾日軍傷兵,但是有一點,在這邊的日軍沒有大敗之前,切不可打草驚蛇。廖翰國堅決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