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野補(六十九)
龍潭的軍營裏,弄上一個小火鍋,上了一壺上好的皖酒,鍾良和彭伍帶著兩個副營長兩個參謀長慢慢坐喝。在他們看來,餘井日軍換防之後,有了一個完整的日軍中隊和一個偽軍營,隻要日偽軍龜縮在餘井不出來,一時半會還真的很難再敲開他們的烏龜殼。據回報,日軍第一時間在劉五魁之前作為手炮陣地的小山丘上建了一個哨所,還正在餘井東街頭的高地上大興土木,看樣子是要弄一個高高的炮樓,在上麵,往西能看到皖水西岸,往東能看到前後大屋,方圓幾裏都能一覽無餘。
“狗日的日本人,竟然選在皖水作為交接的地點,一條渡船,往東拉活人,往西拉死人,來回都不空走。搞得我一點機會也沒有。”鍾良有點懊喪的說。
彭伍笑笑,給鍾良敬了一杯,說:“別惱火,機會還會有的,慢慢來。”
彭伍是老營長,鍾良是新晉營長,兩人不僅年齡上有差異,思維上也有差異,彭伍相對比較老成,鍾良比較靈跳,彭伍對這次作戰很是滿意,鍾良則因為沒有機會出手而惱火不已。
“鍾頭,不然這樣,今天晚上我帶幾個手炮,去餘井打『騷』擾,我有把握在村外任何一個地方,都能把炮彈吊進日本人的軍營裏去。”劉五魁說。鍾良是重火力連的老連長,劉五魁是他的一排長,過去在重火力連,一直叫鍾良的敬稱:“鍾頭!”
鍾良搖搖頭,說:“這種打法太辛苦,我再想想別的招。”
彭伍安慰說:“日偽軍在餘井,一時半會也不會走,我們有的是時間慢慢算計他們。”
鍾良也知道這個道理,所謂欲速則不達,在軍校讀書時,老師就不止說過一次。想通了之後的鍾良,臉上的陰雲開始消散,對彭伍說:“彭營長說得對,我們有的是時間,餘井打了一陣,也應該歇一歇,接下來,應該是黃泥墩不消停了!”
“黃泥墩?可是懷寧的黃墩?”彭伍驚訝的問:“哪一部分到了黃墩?”
“還能有誰?張生虎和趙勝安。”鍾良指著劉五魁笑著說:“再加上這位,警衛營就齊了。”
“有這兩個連在,隻怕黃墩想消停也難!”彭伍笑著問:“鍾營長你怎麼知道,那邊馬上就要動手?”
鍾良說:“今天早上得到消息,我們石重石大營長一大早從水吼出發,汽車把他和他的警衛隊送到野寨,從野寨走路,經餘老屋,在老馬驛過皖水,今天晚上,應該能夠趕到公嶺。他到了公嶺,黃墩還會安穩多久!”
“哈哈哈哈!”彭伍大笑,說:“莫老大真是一天也不想讓日本人消停!”
日本人消停了,就輪到我們不消停了,那還是讓日本人不消停的好。石重到達公嶺時,已經是下午四點,在皖水過渡時,浪費了一些時間,好在石重的人對這一帶熟悉,沿河找了一公裏遠,才在河彎裏找到船隻,一問才知道,是張生虎交付過,平時不要把船停在河西,也不要放在渡口,要造成此地無渡船的假像,以免日偽軍從這裏渡河,『騷』擾鄉親。船老大認識石重,很熱情的劃船把他們送了幾公裏,直到東山黑虎衝才讓他們上岸,上岸後提著一筐魚,把石重一夥移交給東山村的馮保長,讓馮保長招待了一桌午飯。日偽軍占領梅城這些天,百姓們的日子過得好不難受,沒有了梅城市場,河裏的魚,地裏的菜都不能換成現錢。看到石重到來,知道這是要對日本人動手了,都很興奮。打走了日本人,恢複梅城大市場,百姓們就可以把農產品擔到梅城,換回自己需要的鹽和布匹。農家好客,午餐弄了一大桌,好不豐盛,吃了還不算,還把這些日子積攢下來的雞蛋和山貨弄了幾擔,讓石重帶走。石重措辭不得,隻好給警衛隊每人負重又增加了一些,所謂好手難提四兩,路程越長,負重越重,走路的速度也自然慢了下來。
知道營長大人駕到,張生虎遠遠的迎了出來,看到石重,再看到身上額外的負重,張生虎一把將石重身上的草編袋子拿過來,樂嗬嗬的笑著:“老大,辛苦了!”打開袋子,張生虎笑了:“老大這是沿途搶劫過來的呢!這跟日本鬼子清鄉弄回來的東西是一樣一樣的。”石重也笑了,東西雖然是一樣,可一個是搶,一個是送,意義大不相同。
“趙勝安呢?”石重有點奇怪,怎麼隻有張生虎一個人出來接他,如果沒有什麼特別任務,趙勝安肯定會一起迎出來。
“他在家陪客。”張生虎說。
“陪客?有什麼貴客來訪?”石重奇怪的問。
“一會你看到就知道了。”張生虎賣了個關子。
石重跟著張生虎走近公嶺,這個地方來得多了,很熟悉,連綿起伏的丘陵矮山中間,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莊,習慣『性』的朝公嶺小學堂方向走去。張生虎告訴他,這回沒有在小學堂駐兵,而是在距離公嶺幾公裏遠的攔壩村,一來是老宣家新修了一座宗祠,剛剛落成,幹淨整潔,二來那個地方距離黃墩和石鏡不遠,比較方便。三來,從安慶到梅城的大路,先過石鏡,再到黃墩,然後到梅城。偵察連在石鏡和黃墩中間的獨秀山蛇形嶺設立了觀察點,用報話機就可以把消息傳回到宣家大屋。
又差不多走了一個小時,張生虎說前麵就到了,石重看了一眼麵前的青磚大屋,很是巍峨,紅漆大門,還有淡淡的桐油味。石重走進宗祠,再在張生虎的帶領下走到頂頭,邁進側廳的小門,隻見兩個人已經站起,笑嘻嘻的看著自己。一個是趙勝安,另一個,竟然是高河埠的守備營營長劉進。趙勝安舉手敬禮後,站在一邊。劉進一身便衣,對襟衫,紮口褲,下麵一雙黑布鞋,看到石重進來,雙手一伸,笑嗬嗬的說:“兄弟先恭喜石兄晉升營長,野補團能夠把警衛營獨立出來,足見莫團長高瞻遠矚,能夠任用石兄為營長,更足見莫團長之器重,可喜可賀。隻是石兄來到高河埠兄弟我的地頭,兄弟不方便遠迎,實在是失禮之至。”過去劉進是不會跟石重稱兄道弟的,因為劉進是堂堂營長,石重隻是警衛營的副營長,現在石重也是堂堂正正的營職,地位不同,在劉進眼裏,也就有了與自己稱兄道弟的資格。這些老軍人,傳統觀念極強,他們不會與比自己低級別的人稱兄道地,也不會與比自己級別高的人稱兄道弟,很有原則。石重也笑道:“劉兄都從高河埠迎到獨秀山了,還要多遠才算遠迎!迎到梅城嗎?”劉進大笑:“梅城,我是去得的,隻是石兄就沒有那麼方便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