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野補(七十四)(1 / 2)

第十一章 野補(七十四)

彭伍營陷入苦戰。

從餘井百姓沸沸揚揚的傳聞中,彭伍知道李富貴帶著建國軍營離開了餘井,此地隻餘下一個日軍中隊,彭伍認為,認為自己有足夠的實力拿下餘井的日軍中隊。上一回劉五魁打餘井還記憶猶新,這一回雖然少了一個劉五魁連,少了一個張懷初連,可敵軍也有所減少,隻有一個日軍中隊,一個沒有典型日軍步兵中隊。對這個日軍中隊的情況,彭伍盤算了很久,可以稱之為較重武器的是三個小隊六具大正十年擲彈筒,這種擲彈筒,與劉五魁的擲彈筒比起來,那就是個渣渣,劉五魁的能把91式*扔出七百一十米,小鬼子的隻能扔出去一百七十米。此外,三個小隊每個小隊有兩挺歪把子,合計六挺歪把子。歪把子,說起這個名字彭伍都有點不屑,漏鬥裝彈,一次裝彈三十發,打完這三十發,還得一排排*往裏壓。這槍還得加油,不夠潤滑就卡殼,比起劉五魁的拐把子,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經過周密的分析,彭伍認為,他率領二連三連,完全有把握拿下餘井的日軍中隊。

彭伍不是魯莽之人,他有很詳盡的計劃,他決定先收拾日軍上一次劉五魁設置手炮陣地那個小土丘上的小雕堡。這個小雕堡不難打,一個高四米,寬三米的梯型房子,下麵寬上麵細,越高越細,到頂上就隻有一個兩米見方的平台。下層的房子是營房,能住五六個人,上麵的平台是了望哨,頂上還還用木頭蓋了一個草頂,不至於讓平台上的哨兵每天曬著太陽頂著風。這個地方距離小學堂直線距離有四百米,日軍的機槍打過來,基本沒有太多的準頭,至於大正擲彈筒,壓根就扔不到位。

彭伍營警通排裏也有神槍手,一槍過去,把雕堡頂上放哨的日軍直接爆了頭,同時也拉開了作戰的序幕。接下來,就是營部警通排對這個雕堡進行控製『性』『射』擊,所謂控製『性』『射』擊,就是既不打死雕堡裏的日軍,又不能讓他們有反擊的機會和可能。

小學堂的日軍見到小雕堡被攻,知道這個地方隻有六個人,防守能力差,立即派出一個小隊,從上一次那條死亡胡同過來營救。一衝進胡同,就落到了守在胡同口的二連的槍口下。一陣密集的槍聲,這個小隊丟下二十來具屍體後,連滾帶爬退出了胡同。於是,雙方一個在胡同這頭,一個在胡同那頭,展開了對『射』,你一槍我一槍,誰也打不中誰。日軍又派出一個小隊,從街東頭繞過來救援雕堡,這一次,他們遇到的是三連。

彭伍沒有想到,這一打就粘上了,雙方都沒有援軍,也不能奈何對方,一時間打了個不離不散,難解難分。

直到瓦屋的戰鬥告一段落,石重才有時間與彭伍進行聯係,一問之下,才知道彭伍已經是騎虎難下。

日軍的確難纏,雖然不占地利,個人作戰能力還是強得許多。在胡同一方,兩具擲彈筒成了雙方作戰的焦點。日軍的擲彈筒兵拿著擲彈筒為難,日軍在胡同裏,沒有工事,靠胡同轉角作掩護,彭伍營二連在胡同外,有很完整的防禦工事,兩挺捷克式槍口對準胡同,隨時可以吐出火舌。日軍的擲彈筒手如果不進入胡同發『射』,過大的仰角,不能把炮彈扔到對方的陣地,如果進入胡同才發『射』,又隨時有被對方打中的可能。一個擲彈筒兵想了很久,想了個辦法,把*填進去後,從牆角邊伸手到胡同,準備憑感覺發『射』。然而,還沒等他拉動皮環,一顆子彈飛來,把他的小臂打了一個對穿的孔,擲彈筒也扔到了一邊。

在東街口,完全成了捷克式與歪把子的較量,彭伍營的六挺捷克式,這裏布置了四挺。因為有很完整的機槍工事,彭伍營這邊仍然占據著地利優勢,日軍的歪把子6.5口徑的子彈打到國軍工事的麻包袋上,冒出一點青煙,然後消失不見,捷克式7.92子彈相對口徑要大,重量也大,打在東街口的青石板上,會改變方向,跳起傷人。在跳彈擊傷了第四個日軍後,日軍全部擠在街口的房子後,再也不敢在東街口『露』麵。

當報話機裏傳來石重的問話,彭伍差點沒大叫起來:“什麼?你們就完事了?這也太快!”彭伍是廣西都安人,與石重說話,一口的當地土語,也不怕別人偷聽。石重問:“你那邊怎麼樣?”彭伍把情況說了一遍,石重說:“你想辦法拖一拖,我讓張懷初立即趕回去,我讓他們都換上建國軍的帽子,直接去增援鬼子,你們可不要開槍誤傷了他們。”彭伍一聽,樂了,建國軍與桂軍,衣服差不多,差得最多的是帽子,桂軍是小軟帽,建國軍是與當年北伐軍一樣的大沿帽,看起來好看,實際沒有用,最大的不足是不能在帽子外麵戴鋼盔。讓國軍假冒建國軍,隻要換一頂帽子,足可以假『亂』真。

帶著報話機,張懷初一連一路小跑,速度不慢,與他們一起的,還有趙勝安突擊連的兩具大正十年製擲彈筒組四個人。

到了餘井,張懷初向東街頭的三連發動了假攻,三連除了四挺捷克式躲進掩體裏,其它人都假裝不敵,退出了陣地。看到建國軍來援,日軍大喜,從東街口彙合出來。當他們走到距離三連工事不到三十米時,四挺捷克式突然嘶吼起來,增援的建國軍也一把扯掉頭上的帽子,把背上的鋼盔戴上,手裏的槍也隨即響了起來。從東街口出來的日軍一個多小隊,有一個算一個,全部變成了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