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野補(八十七)(1 / 2)

第十一章 野補(八十七)

青木一夫率領日軍在皖水西岸略作整頓後,便以小隊為單位走上浮橋。他很慎重,對皖水東岸先是派出了一個小隊,在橋頭兩百米範圍內進行了搜索,確認沒有埋伏,才讓其它部隊上橋。日軍編製,三個小隊為一個中隊,一個小隊五十四人,一個中隊一百八十人,會有一個中隊長,有一些是少佐軍銜,有一些是上尉軍銜,但是每一個中隊,中隊部的人數基本差不多,除了中隊長,還有執行官,3個軍士,4個衛生員,軍官的勤務兵,司號員,8個通信員。

手持十三年式6倍望遠鏡的石重不眨眼的數著人數,一個中隊,兩個中隊,當第三個中隊走上浮橋時,他輕輕的說了一聲:“開炮!”。身邊的通信員立即向不遠處的炮連發出了信號。

四門九二式步兵早就修下了牢固的陣地,在距離浮橋約四百米的山坡上,炮連連長廖大炮把四門九二式步兵炮進行了精心的安排。炮身居高臨下,炮管向下正對著浮橋橋麵,直線距離四百米。廖大炮對每一個炮位固定了再固定,檢查了再檢查,瞄了又瞄,這是第一次在團長麵前放炮,必須萬無一失,別放了空炮丟了大人。接到石重的信號,廖大炮激動得差點『尿』了。

隨著四顆九二步兵炮彈正中浮橋橋麵,河麵上爆起四朵巨大的浪花,浮橋當即分成兩截,橋上的日軍全部落水,浮橋被河水一推,一截漂向西岸,一截漂向東岸,暢通的皖水頓時被截成兩邊。

已經跟著第二中隊過了皖水,在東岸集結的青木一夫大驚失『色』,他沒有想到中國軍隊竟然敢選擇在這個地方動手,而且是采用炮擊這種方法動手。在他看來,中國軍隊如果要阻擊他們增援,肯定第一時間炸橋,然後依靠河水地利把他們擋在河西,利用他們急切增援的心態,慢慢的對他們進行折磨。這一次,在過橋之前沒有出現武裝打擊,順利到達東岸的青木一夫長長鬆了一口氣,在他看來,這個皖水算是渡過了,可以明確此處沒有埋伏!沒有想到,這一次中國軍隊采用了半渡而擊的手法,這個作戰方案說明中國軍隊認為自己有足夠大的力量,能夠已經渡河的這部分帝國軍隊消滅。

看了看身邊已經過河的部隊,已經有兩個完整的中隊,還有一個中隊也過來了一個半小隊,加上自己的聯隊部和大隊部,達到七百來人,想在對等地形作戰中吃掉七百人的帝國軍隊,對方沒有一個師是不可能的。青木一夫大叫一聲:“進入戰鬥!”

日軍素質不錯,立即在狹窄的河灘上搶占地形,進行反擊。青木一夫也第一時間搶在河堤邊的大樹根,把河堤當成了作戰掩體。

預計中的步兵打擊並沒有出現,青木一夫拿出掛在胸前的十三年式6倍望遠鏡仔細一看,才把麵前的地形搞了個明白。皖河東岸,一道河堤之後,就是約三百米的開闊地,地裏種著冬小麥,青青的苗,隨風搖曳。開闊地的那邊,才是平緩的山區,沒有看到任何敵蹤,隻看到,在山區約一華裏的地方,冒出炮火的硝煙,那就是對方的炮火所在。知道對方的炮火所在,青木一夫也沒有辦法,沒有遠程攻擊的火炮,步兵攜帶的擲彈筒壓根不能形成威脅。

青木一夫估計的不錯,莫敵的隊伍就埋伏在這片山區中。莫敵之所以采取半渡而擊的作戰手法,主要是為了把日軍一分為二,把一個大隊的日軍會理的分配,皖水東西兩岸保持一定的比例,既要減輕皖水東的日軍力量,以便讓歐陽錦部和石重部能夠順利的吃下,同時也要合理安排皖水西的日軍數量,以便在526、527團對梅城進攻時,留在河西的日軍即使回援,也沒有太多的力量,不能對526團和527團形成威脅。

隻是這樣一來,皖水東的伏擊難度就增加了。石重說莫敵是自找苦吃,歐陽錦笑莫敵是先人後已,莫敵告訴他們兩個,皖河西的日軍,弄死多少算多少,沒有指標,活下來的日軍,隻要他們能夠走到獨秀山,就讓他們去增援好了。黃英毅笑著說:“老大算盤打得精,估計這夥日軍走到獨秀山,黃花菜都涼了!隻能直接走回安慶,這叫做不戰自退。”歐陽錦和石重都恍然大悟,拍拍黃英毅的肩膀,點頭走人。

我們有炮,日軍沒有炮,主動權『操』縱在我們手裏。廖大炮把浮橋打斷後,立即把炮口搖起,彈落點放在河堤後。每輪四枚炮彈,三輪過後,趴在河堤後的日軍已經死傷累累。青木一夫看到中國軍隊隻是用炮轟擊,並不主動進攻,認為中國軍隊的數量和進攻力量有限,如果有時間,完全可以采取主動進攻的方麵,將對方打敗。但是,時間緊急,增援為第一要條,於是告訴下屬,沿河堤南下,繞過炮擊區,爭取以最快時間脫離戰局,摔掉中國軍隊的糾纏,增援獨秀山。至於皖水西的部隊,讓他們返回梅城,協助劉邁宰對梅城進行防守。

看到日軍往下遊移動,莫敵臉上掠過一絲笑容,在下遊河堤收口處,歐陽錦正嚴陣以待。讓莫敵十分放心的是,埋伏在那裏的不隻是歐陽錦的一營,三營八連農如永,新增的黃英毅連,五個整編連,總人數遠遠超過600人。日軍想要從這裏通過,不死也要脫層皮。

精心的準備,即將到來的伏擊,黃英毅緊張得屁股出汗,這種屠殺式的埋伏,前一次在楊家嶺,上一次在老嶺頭,這一次在皖水東,一次比一次有玩頭。眼看著日軍漸漸走近,黃英毅不敢再看,轉過身來,仰麵朝天,直喘粗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