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戰餘(二十)
皖南戰事的進展幾乎出乎所有人意料,無論是陝北的赤黨中央還是重慶的國民『政府』,在皖南戰事展開之前,基本上都是一個看法,響槍隻是一種形式而已,響了槍接下來就是談判。在中國,往往響槍並不能夠實現目的,真正能夠實現目的的是談判。重慶中央希望通過談判一舉清除赤軍在江南的所有勢力,還三戰區一個單純的環境,陝北的赤黨中央也希望通過談判給自己長江流域的軍民一塊休養生息的土地。然而,雙方都沒有考慮到一個人,那就是新編第四軍的軍長葉挺葉希夷,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個『性』在事件的進展中起到了極大的影響,也讓事態的發展完全偏離了之前的預想,九千人暴發出鐵軍的實力,竟然與上官雲相的七萬大軍打了個平手,這一打就是七天七夜。激烈的戰鬥,雙方巨大的傷亡,讓所有的人都開始坐立不安。
“葉希夷是困獸猶鬥以卵擊石,上官雲相這是要斬盡殺絕!”靳同軒看著已經堆得厚厚的電報,對莫敵說:“抗戰之後,中央軍排除異己之舉常有發生,但是這種斬盡殺絕的做法還是第一次,國共之前的短暫和平,隻怕就此告一段落。”
“新編第四軍的發展速度太快,已經遠遠超出了中央軍委會的預期。”羅衛說:“我們四十八軍下轄兩個師,也不過是一萬五千來人。新編第四軍一個江南縱隊,就差不多一萬,再加上陳毅張雲逸的江北縱隊以及徐海東、羅炳輝、李先念、彭雪楓等的部隊,遠遠超過五萬人,重慶方麵是怕尾大不掉!”
莫敵點點頭,說:“三戰區圍攻新編第四軍,不是表麵上看的這麼簡單,我聽遊幹班的同學說,在三戰區,德國顧問離開後,來了不少的蘇俄顧問。這麼大規模的進攻,不可能蘇俄顧問不知道,蘇俄顧問知道,也就意味著『共產』國際知道,按照常規,『共產』國際不會讓新編第四軍受到攻擊,但是為什麼偏偏相反,『共產』國際會犧牲近萬赤軍呢?或者還是為了維持某種平衡。”
“是什麼平衡呢?”靳同軒被莫敵的說法震動了,以犧牲近萬人來維持的平衡,那是什麼玩意,好奇的問道。
“我也不知道,我隻能從江南的作戰態勢進行預測,接下來,在江北,肯定也會有一個聲勢浩大的驅赤行動。大別山的郭台青部,隻怕不能再在這裏安身了。”莫敵說。
莫敵是這樣說,而在郭台青部的覃國升就是這樣做的。江南大戰打了七天,他在郭台青部就等了七天,一來是郭台青不讓他走,因為一走就會帶走電台,郭台青們就收不到任何關於江南大戰的消息,二來是覃國升自己不想走,他也想找一個妥當的方法來安置郭台青部。直到葉挺孤身談判被上官雲相扣留的消息傳來,直到運送瓜簍子等土產到安慶的人員返回,覃國升才把自己的擔憂告訴了郭台青,如果江南事變漫延到江北,上峰要求剿赤擴大化,四十八軍受命進攻郭台青部,隻怕郭台青部也在劫難逃。郭台青並不以為覃國升這樣說有什麼不對,而是很感謝在這個時候他還能為自己著想,很誠懇的問覃國升,自己如果不能在大別山落腳,還有什麼地方可以走。覃國升提出,與其等到被進攻,不如在這種進攻還沒有開始之前,離開黃河以南,趁冬天黃河水少,在蚌埠一帶渡過黃泛區,進入皖北第四專區靈壁泗縣一帶,也算是遵照了軍事委員會的明令,到了黃河以北。
大別山的冬天是寒冷的,郭台青部所駐紮的地方卻很不錯,這是一條山穀,北麵為山,南麵為穀,北風被崇山峻嶺所擋,看到不遠處的山上積雪,山穀裏卻如春天般的溫暖,一條小河從北山裏流出,緩緩流過山穀,泛著淡淡的霧氣。郭台青與覃國升沿著小河散步,幾天下來,成了無話不說的朋友。
郭台青知道,能夠去到第四專區,是他的最好選擇,這個地區,早在一年前,就成立了赤黨豫皖蘇三邊專區,最重要的是,這個區域,基本上沒有中央直屬軍隊,也沒有日軍的大部隊,隻有一些地方勢力,軍事壓力不大,比較容易生存。經過上一次與石重部聯手打劫,加上這一次做了一筆不小的生意,北遷的費用不成問題,但是從潛山到蚌埠,路途不近,路上不僅有日軍,還有大量的桂軍以及安徽省保安部隊,一道道通關,何其艱難。
怎麼樣才能去到這一地區呢,郭台青一個頭兩個大。
“知道徐平吧?”覃國升問:“就是那個皖北挺進軍司令。”
“知道。”郭台青回答:“他在明光蚌埠的勢力很大,近半年來,他跟徐海東司令的關係不錯,第五專區徐海東司令的皖北縱隊能夠有所發展,與他有很大的關係。”
“他是我們廣西人,是跟我們團長從廣西平樂一起走出來的,絕對的好哥們。”覃國升說:“安徽的二十一集團軍都知道,我們野補團有一個巨大的編外組織,有兩千多人,就是這個輜重大隊,平時這個輜重大隊在安徽省內做生意,從安慶做到六安,從六安做到正陽關,從滁州做到蚌埠,從來沒有人敢為難,因為他們的後麵,不僅有我們野補團,還有徐平的挺進軍,如果與他們為難,麵臨的不僅是我們的槍口,還有徐平的刺刀。有一次,在壽縣,一個地方惡霸找麻煩,搶了物資,結果不到半夜,田鼠就帶人趕到了,一顆毒氣彈直接扔進了院子,第二天毒氣散後,直接進門扛貨就是。從那之後,周邊的土匪強盜都知道,別人的東西可以記掛,就是不要記掛176師莫敵團的輜重部隊,別人掛把小刀防身,這些人防身的是毒氣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