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戰餘(五十一)
當暮靄籠罩著河麵時,船到了衡山碼頭,在碼頭側麵停下,碼頭上的扛夫遠遠的看到一條船靠岸,以為有生意上門,圍過來一看,是一行軍人,失望的哦了一聲,四下散去。莫敵一行人下得船來,把行李搬下船,活動活動屈了一天的腿腳,沿著碼頭台階走了上去。從這裏到但家廟還有三十裏陸路,今天即使趕到也是半夜,莫敵不想趕路,在衡山住宿是個不錯的選擇。衡山是霍山縣的縣治所在地,莫敵襲擊觀光輪後在這裏閑置了一段時間,把大街小巷混了個透熟,哪裏有吃哪裏有住心裏有數。
淠河到了這裏,與上遊漫水河相比,十分的寬闊,碼頭邊停著大大小小的船隻,臨水的台階上,女人們在淘米洗菜,一片喧囂。
莫敵記得,霍山縣『政府』距離碼頭有一段距離,前年他被閑置時,176師師部也臨時安置在這裏,師部就在距離縣『政府』不遠處。後來因為師部人數太多,給本地的安置工作造成較大的壓力,不得不搬到深溝鋪。去年,軍部從麻埠遷出,也曾考慮過把據點放在衡山,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放棄。138師從六安遷出時,也曾與當地『政府』協商,當地『政府』仍然不同意,認為縣城裏駐兵太多,有可能擾民。最後,以霍山縣黨辦和『政府』同意提供138師野補團的基本口糧為代價,成功把138師師部拒之縣城之外,放在三十裏外的但家廟。
霍山,有山有水有平川,西部山地有特產,東北則是產糧區,一條淠河成為聯通霍山全境的紐帶,上通六安正陽關,左通麻埠立煌,上遊可通漫水河、磨子潭,全麵帶活霍山的經濟。在一個縣裏,駐紮著四十八軍軍部、138師師部和138師野補團,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難以承受巨大的物資需求。四十八軍軍部、138師師部是費用全額撥付單位,他們給當地經濟帶來的好處是很明顯的,在經濟能力可以承受的基礎上,消費越多,社會越富。相對而言,莫敵野補團所在的嶽西就完全不同,經濟基礎較差,物資供應嚴重不足,因此,野補團不僅要幫助當地搞活經濟,同時還要進行生產自救,十九個兵站和五河軍屯就是在這種形勢下產生。而駐紮在霍山就不同了,有錢就能買到東西。
站在台階上,莫敵遠望淠河,水麵帆影點點,晚霞映著波光,好一派繁華景象。
隨著最後一名衛隊弟兄抬著行李走上台階,莫敵也拾級而上,當他走上最後一級台階中,麵前的一幕差不多讓他叫出聲來。
一隊國軍士兵,荷槍實彈,整整齊齊的排成一行,一個肩扛少將軍銜的男子,迎著自己走了過來,莫敵不由自主的站在了原地,發楞發傻。
“天縱!”男子走到莫敵身邊,一把將他摟住,奮力的搖晃起來。
“李廣兄!”莫敵也一把摟住對方,大叫起來。
來人正是新任138師副師長,代師長李本一少將。
“你怎麼知道我要來?”兩夥人合二為一,來到小南嶽大旅店,李本一早就訂好了房間,把住宿安置好後,兩人帶著衛隊來到旅店後麵的餐廳,兩夥衛隊的弟兄們在大廳裏坐了三桌,李本一和莫敵兩人讓旅店老板開了個雅間,慢慢的喝了起來。
“你笨啊!”李本一笑了:“軍部參謀處長要來138師視察工作,能不給我電報通知啊。”
莫敵一聽也笑了,估計自己一出發,電報也就同時發出了。
李本一接到電報後,估算了一下,莫敵的行程今天隻能到衡山,於是帶著衛隊來到了衡山,讓人在河邊守候,一旦發現莫敵的蹤跡,立即出迎。
“郊迎三十裏,李廣兄,足見深情。”莫敵說,貌似開玩笑,心頭還是有幾分感動,畢竟是十幾年的老兄弟了,無論距離多遠,無論分別多久,心永遠靠得很近。
“本來也不想迎這麼遠,不知怎麼走啊走,就走到這裏了。”李本一說:“也好,正好私下喝一頓,到了軍營,就不能喝酒了。”李本一是個很嚴謹的軍人,不同李柏成,也不同莫敵,在自己的軍營中喝酒這種事他做不出來,要喝也是去別人的營中喝,在遠離軍營三十裏的地方,那就無所謂了。
“不是聽說龔慶元和劉青龍兩位也跟你來了嗎?”莫敵的意思是怎麼不見他們到來,語調裏有點小怪李本一,龔慶元與莫敵也有相當深的交情,也希望在第一時間看到他。
“老龔和青龍還在蚌埠。”李本一說:“這邊的糧草不足,我讓他們先在蚌埠弄幾批物資過來,老龔預計會明天晚上押第一批物資到,第二批是梁宜生負責押運,第三批由趙學良負責,劉青龍負責最後一批。明天一早,顏俊隆帶野補團就去下符橋淠河碼頭邊搬運,這段時間,野補團就當運輸大隊用。”把野補團當運輸輜重隊用,李本一有點不好意思,麵前這位,也是野補團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