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戰餘(五十四)(1 / 2)

第十二章 戰餘(五十四)

傍晚的時候,從東邊的道路上跑過來一夥軍人,跑得急促,頗有點狼狽,為首的,正是414團團長韋介伯。接到參謀長王顯的電報,他就知道自己錯了。帶著幾個人,撒腿就往『毛』坦廠跑,一路跑一路罵自己糊塗,還以為138師是莫德宏的老黃曆,孰不知已經翻了新篇。李本一他是知道的,三年前,他是414鍾毅旅手下的團長,李本一則是412旅旅長,當時的138師可謂真正的雄師,隻是好運不長,兩個旅長均因為作戰風格帶兵方式與長官莫德宏不同而被另調他處,繼任旅長的是龍炎武和郭少文,138師也由一支進攻之師轉為防守之師。鍾毅死在湖北隨棗,李本一在安徽逛了一圈,又回到了138師。此人治軍方式韋介伯是知道的,勝者為王,戰勝一切好說,敗者十惡不赦。李本一特別善於使用團一級單位,這應該與他當任團長時間長有關,他對團的作戰要求,一是獨立,二是完整,三是全麵,四才是敢死。412團團長何述聖是李本一的老下屬,也是他這種觀念的忠實執行者,韋介伯曾經不止一次的討論過李本一的團級作戰單位,得出的結論是在李本一手下當團長,真心的累。

“你這個時候來做什麼?”看到一身臭汗濕透衣背的韋介伯,李本一沒有好臉『色』。

“前來聽從長官訓斥。”韋介伯早就想好了怎麼回答這個問題,總不能夠回答是來趕晚餐的吧。

“我沒有什麼好訓斥的,你們自己不來搬運糧食,可以視為放棄。本來還想幫你們解決一個月的糧食,看來隻能由你們自己解決了。”李本一臉的無表情。

韋介伯大驚,急忙說:“長官請怨罪,我們錯了,請給我們改正的機會。明天全團一早過『毛』坦廠來搬運糧食,我們的糧食,就夠今天一天的了。如果不是輜重連搬回去一些,明天鐵定斷糧。”一臉的悲哀。

李本一揮揮手,讓崔堅把韋介伯帶了下去,畢竟是自己手下的團長,說得太難聽今後也難相處。

莫敵不想看李本一怎麼樣管理下屬,對於138師,他是客人,是上派人員,有些東西,他在場不方便。就比如這個韋介伯,也算是蠢得出彩,與其今天送上門挨罵,還不如明天帶著兵直接來搬糧,就算李本一再有氣,也不會當著全團弟兄給他們團長難堪。莫敵進413團在『毛』坦廠的駐地看了一圈,找到自己的住所,放下六個人在那裏搞衛生,紮帳篷,帶著另外幾個衛兵,朝著古舊的老街走了出去。

413團這個駐地確實寒酸,不僅沒有營房,連帳篷也不多,士兵大多借住在當地的老百姓家,之前搬進來的糧食沒有倉庫,堆在村口的平地裏。如果這個時候下一場雨,保管糧食能發芽。

李本一的臨時住處是當地的一個舊祠堂,無門無窗,破敗不堪,頂上透著天光,地上還堆著泥漿,這種地方,實在讓人不爽。413團放在這裏,的確是暫駐,更明確應該是借駐,因為這裏屬於六安,是第七軍的地盤。之前李本一的想法很好,在這裏等劉青龍的人馬到齊,畢竟但家廟容納不下這麼多的兵馬,放在但家廟與萬佛湖的中間,是個不錯的選擇。誰知道到這裏一看才發現,用地圖作戰真的很昏庸,『毛』坦廠之小,小得讓人不忍進駐,在這個地方放下一團人馬,別的不說,光是每天的吃喝拉撒,就能讓這個小鎮癱瘓。

相傳當年周天子巡遊天下,就曾到過離『毛』坦廠不遠處的釣魚台一帶,這樣一算,也可以說是曆史悠久。元朝末年,這裏是朱元璋與陳友諒兩支大軍逐鹿天下的戰場,因為戰『亂』頻頻,民不聊生,百姓離鄉背井,四處流離,加上瘟疫橫行,這一帶土地被大量拋荒,成了人煙稀少、茅草叢生的荒涼之地,被稱為“茅灘場” 。明朝建國後,這裏成了軍馬場,“茅灘場”也被人們諧音改稱為“『毛』坦廠”。小鎮雖然不大,卻很有風格,走在鵝卵石鋪成的小街,走在低矮破舊的巷子裏,看著身邊獨具風格的建築,莫敵十分自在。

“軍爺,買隻*?”有人在一邊小聲的詢問,用的是商量的口氣。

莫敵把眼光從小土磚樓的的拱頂上轉到了側後方,一個老者,衣著襤褸,身邊放著兩個竹子編成的雞籠,雞籠裏有五六隻大閹雞。

“多少錢?”莫敵一想,正好晚上沒有菜,買上兩隻,打牙祭。因為沒有統一的軍營,李本一安排莫敵帶著衛隊住在村口的一家民居裏,民居為兩進大瓦房,前院有很大的院落,衛隊在院落裏紮下帳篷,莫敵則被主人安排在耳房裏。房主的前院有一個辦大事才用的灶間,一整理就是大廚房,很方便,可以開夥,還不會影響到房主的正常生活。不如弄上點小菜,請龔慶元過來坐坐,也好抒發感慨,聊聊這兩年發生的事情。

老者報了個價,很公道,雞是山上散放的,很壯實,一看就是好吃的那種。莫敵問老者,為什麼這個鎮子裏沒有人養雞,老者告訴他,本地農不成農牧不成牧,口糧嚴重不足,養活人都不容易,更何況畜牲。隻有山邊的人,把雞散養在野外,不用糧食,隻是長得比較慢而已。

莫敵這才意識到之前走在小街的鵝卵石路上有一種與眾不同的感覺是怎麼回事,原來腳下很幹淨,不像其它地方,遍地雞鴨糞便,汙水橫流。讓衛隊長帶著老者把兩籠鴨全部送到自己住的地方,全部買下。接下來幾天,呆在這個地方,要全靠這幾隻雞改善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