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換防(十七)(1 / 3)

第十三章 換防(十七)

李本一的得意和躊躇滿誌並沒有持續多久。

在李本一看來,廬江之戰已經圓滿收官,他帶著半個師部隨138師野補團回到霍山的但家廟,野補團這次不錯,在三河打了一個好仗,把大碼頭偽軍扔在那裏的槍支彈『藥』撿起,居然武裝了兩個連,加上自己出發時帶的部分武器和在廬江老綠營中收集的部份武裝,有四個連全副武裝。加上師部警衛部隊,護送李本一等人平安到達但家廟不是問題。李丕成團副很瀟灑,一見對岸的偽軍退卻,就做好了撤退的準備,命令一到,立即開拔,帶著412團的兩個營返回舒城。412團是138師的主力,彈『藥』物資全額下撥,對於繳獲,李丕成從來不看在眼裏。劉青龍有點煩,押著一千七百俘虜,有差不多一半的人不良於行,有些要拄拐,有人要人抬。跌跌撞撞,413團回到萬佛湖之前韋介伯部的營地,把負傷的俘虜治愈和轉化是劉青龍的首要任務,畢竟一個五百多人的團有點太小。廬江東的老綠營,成了韋介伯414團的大本營,老綠林條件不錯,營防足夠安置一個整團,還有訓練場,很氣派。廬江,成了414團的勢力範圍,414團要保持這個地方的平安,也要依賴這個地方生存。

羅衛率領一二三營押解著七百俘虜步行回嶽西,從呂亭到嶽西五河,整整兩百裏,要走三天。不是他們不願意坐汽車,實在是坐不下,從冶父山運來的物資和從泥河運來的物資有點多,把留在桐城的汽車全部裝滿後,還在桐城租賃了幾輛卡車才裝下,廖大炮的炮連歸心似箭,還放不開到手的四門步兵炮,好說歹說,當上了押運人員。至於繳獲的大量的大車和牲口,由石重的警衛連負責,在桐城就地拍賣,什麼時候把東西賣完,什麼時候啟程回嶽西。

莫敵自然跟石重的警衛連一起行動,主要還是528團團長周孟雄的熱情邀請,打算到桐城做客。為此,周孟雄派出兩輛卡車,由團副莫仲慶為代表,前往呂亭郊迎二十裏。

盛情難卻,莫敵第一次走進了桐城。

一進桐城,莫敵就笑了,這裏與廬江一樣,也把城門和城牆拆了,與廬江不同的是,廬江還留下一段北城牆,這裏卻拆得幹幹淨淨。向開車的司機大佬一打聽才知道,桐城的兩任縣長,這幾年沒有做出過什麼豐功偉績,如果說有什麼可以載入史冊的,那就是把桐城六裏城牆全部拆得清光。

兩輛汽車開過了龍眠河上的石橋,在之前東作門的遺址前停了下來,司機告訴莫敵,再往裏走,就是青石板街道,人多路窄,卡車不太方便通行。

莫仲慶告訴莫敵,卡車也能夠進城,隻是要繞東南方向從老向南門遺址進入,路程不近,不如在這裏下車,在城裏走走,先沿著老街走馬觀花賞一賞這千年桐城的風土人情,再去六尺巷子感受一番,最後繞到文廟參拜之後,就在文廟不遠的地方吃飯。莫仲慶是個好導遊,指著一片廢墟,告訴莫敵,這裏就是當年的東作門,按照八卦的說法,這裏是東北方向巽位,生門。

“見過拆城牆的,沒見過拆得這麼幹淨的!”莫敵由衷的感歎。陪同在莫敵身邊的528團團副莫仲慶笑了,告訴莫敵,桐城這個地方,實在是地利太好。民國二十七年,日軍進攻武漢,飛機從南京飛出,飛往武漢,不知道是誰設計的航線,途中正巧經過桐城,桐城的六裏八卦龜背古城太過耀眼,成了沿途轟炸的重點。當時的縣長羅成均每日裏要躲五次以上的轟炸,知道招來*的竟然是這個與眾不同的城牆,一紙報告送到了安徽省『政府』。時任安徽省『政府』的是二十一集團軍司令廖磊,廖燕公二話不說,既然招惹炮彈,拆除就是。羅成均得到批準,火速拆除招機引彈的城門樓子和城牆,於是屹立了四百餘年的古城遭遇空前劫難,終於到了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