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進階(三十五)
送走了覃振元,莫敵並沒有返回學校,劉斐有令,有些問題要私下個別與他交換意見,還煞有其事的向即將卸任的楊彬代主任和即將上任的甘麗初主任代為請假,把兩位主任搞了個大紅臉。楊彬把甘麗初推在前頭,說,有學長在此,哪有小弟說話的地方。甘麗初也笑著說,第六軍校年前由楊彬作主,過了年自己才接手,可不能越俎代庖。甘麗初是黃埔一期,楊彬是黃埔二期,在黃埔係裏,一期老大哥的地位很難動搖,除非有王耀武一樣的成就,才能向一期的老大哥們叫板。
與國內軍界的兩大派係不同,劉斐既不出身於保定,也不出身於黃埔,為了不至於在部隊裏起點太低,民國十六年跑到日本陸軍大學,一讀就是七年,成了在陸軍大學裏熬年頭最長的人之一。也許是真正學了些知識而不是如老蔣總裁一般混文憑了事,劉斐返回後立即出任第4集團軍高級參謀兼廣西民團幹部學校教育長,成為廣西軍界首席高參。抗戰軍興,隨白崇禧前往中央,出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第一部作戰組組長,很快便以強大的大局觀和整體控製能力,出任軍令部第一廳廳長,再升為軍令部次長。軍令部部長徐永昌是個甩手掌櫃,劉斐便成了重慶炙手可熱的霸王次長。
從淞滬抗戰以來,劉斐以其強大的戰略眼光和戰術頭腦,在軍委會中占中樞之位,連老蔣也不隻一次感歎,有白健生之膽,還需有劉為章之智。然而,這次立煌戰役,可以說把劉斐打了個措手不及,畢竟,這種大型敵後根據地出手他的手筆,竟然如此摧枯拉朽不堪一擊,實出乎他的意料。如果不是楊彬及時把意見反饋到教育部,劉斐甚至不知道如何應付。因此對提出有效意見的莫敵和及時上報的楊彬,劉斐頗為感謝,於是便有了楊彬的調動,先調到三十七軍,是個過渡,接下來,一個軍長位置跑不掉。
在學府路省『政府』的招待所裏,劉斐在自己的臨時住所裏跟莫敵進行了親切的交談,內容很簡潔,一句話即可概括,六月中旬補訓班結束,李長官或者白總長會回來給補訓班的學員授銜,三十個詮敘少將新鮮出籠,不可能不是盛事。補訓班學員全部重新安排崗位,大多是去作戰單位擔任副師級軍官,至於莫敵,新的崗位已經確定,補訓班一結束,隨即保送由陸大主辦的軍令部桂林戰地參謀訓練班第3期學習。12月底,這個訓練班結束,接下來前往重慶山洞,參加陸軍大學最近一期的高級研究員學習班,學製為一年。
莫敵張著嘴,呆呆的望著劉斐,自己接下來的兩年,就這樣被安排妥當,沒有人征求自己的意見,隻是把結果告訴自己就好。
“怎麼了?呆了?”劉斐問。
莫敵這才回過神來,不好意思的笑笑,他之前聽說的是去成都中央軍校參加第十期高級政治教育班的學習,學製兩年,沒有想到,說改就改。劉斐告訴他,這次立煌戰役,軍委會從上到下都領教了一番莫天縱的戰略眼光,一致認為,把如此戰爭人才放到政治教育班有點不對口。中央軍校高教班開辦之初,政治軍事並重,徐培根主任親力親為,一度十分緊俏。開了幾期之後,高教班已經全盤向培養政治幹部方麵轉化,特別是範漢傑孫元良陳素農等成為主任後,*防共融共成了高教班的主要教程,這種培訓班,不上也罷。陸軍大學與中央軍校是不一樣的,中央軍校從黃埔開始,而陸軍學院則是從保定起家,如今,中央軍校總部在成都,全國分出數個分校,而陸大在重慶青龍嘴,全國僅此一家,別無分店。
如果去成都,還是在中央軍校裏打轉,去了重慶,則上了一級台階,莫敵知道這是劉斐的好意,也是自己鋒芒畢『露』的結果,如果不是自己力陳己見,上麵也不可能看到身上有任何的閃光。
一起從廣西走向長江的一批人,死的死,走的走,剩下的,各奔東西。而立之年的自己,經過中央軍校的補訓,再經過陸軍大學的深造,可以預見有一個光輝的前景。而以自己副手身份走出宜山的覃振元,卻落得個慘淡的結局,一擼到底,解甲歸田。團部三人營長三個,黃天化走了,劉伯龍死了,李石奇死了,何得貴從了政,成了嶽西縣黨部主任。羅衛接任526團團長,野補團取消建製,回首往事,不免唏噓。
告別了劉斐,從太平巷穿到崇德路,莫老五的糧油商行就在眼前。走進商行,裏麵人來人往,生意興隆,沒有人來接待他。走進帳房,坐在大辦公桌後麵的周世銘抬頭看了莫敵一眼,指了指旁邊的椅子,又埋頭在帳本之中。周世銘在家族的要求下,出任商行的財務會計,商行的收支,她管了一大半。有了周世銘的幫忙,莫家老五莫永存把生意越做越大,鐵路通到六甲麻尾之後,桂北的糧食可以通過鐵路運往黔南,西南邊境部隊雲集,糧食消耗量極大,給糧食生意帶來了極大的商機。特別是從各地易貨貿易運到桂林的特產,更是十分走俏,滿足了桂林市場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