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進階(四十七)(1 / 3)

第十四章 進階(四十七)

楊傑的課程結束了,時間也到了八月旬,接下來的課程相對雜『亂』一些,基本戰術、應用戰術、軍製學、兵器學、地形學、築城學、交通學……時間短,課程重,連晚也排滿了課,過去知道填鴨式教育,這回真正體會到了。

在這般緊張的學習,莫敵還是請了半天假,下午後半程加晚,和他一起請假的還有龔慶元、黃天化和趙國龍。請假的原因很簡單,淩壓西到了桂林,必須陪老長官吃餐飯,喝一杯。班主任徐仲德知道,這四個都出自176師526旅,當時,淩壓西是他們的副師長兼旅長,老長官來到,必須人到心到。軍有潛規,一日為長官,終身為長官,若對長官不敬,有如欺師滅祖,為人所不齒。淩壓西的辭職,在軍界沸沸揚揚已經鬧了好一段時間,原因很清楚,是師管區的工作職能問題。所謂師管區,是成立於民國二十五的一種負責辦理征兵事宜的區域機構,有軍管區、師管區、團管區之分。廣西,因為一直推行的是民團製,與央並不接軌,直到民國二十八年,後備兵源緊張,央才把師管區這種機構推到廣西。廣西的師管區與其他省也不一樣,主要是接盤之前的民團工作,不僅負責征兵,還負責練兵和後備役工作,每年從綏靖公署下撥的費用不低,團兵參加踴躍。今年年初,央全麵接手廣西防備,第四戰區主控廣西軍務,張發奎坐鎮柳州,漸漸替代了當年的李白黃,許多管理方法,也有所改變。央的管理體製,並沒有民團這一塊,因此,廣西各師管區的民團工作也被剝離。沒有了經費,民團訓練也開始鬆懈,沒有了民團,沒有了廣西的預備役,沒有了預備役,沒有了高素質的兵源,沒有兵源,又何談戰爭。有識之士十分敏捷的看到了這一點,對央役兵署的做法表示了強烈的抗議,其反映最強烈的要數邕龍師管區司令淩壓西。

邕龍師管區成立於民國二十九年元月,第一任司令是蔣如荃(1937年9月任南寧區行政監督兼民團指揮部指揮官),轄武鳴、百『色』、天保、南寧、龍州5個團管區,共44個縣和4個補充團,是廣西最大的師管區。1941年10月1日,邕龍師管區分為田武、邕龍2個師管區,撤銷團管區,各轄22個縣,設龍津、武鳴兩個征兵事務所。田武師管區司令劉清凡,邕龍師管區司令淩壓西。過去二者合一,日子倒也不難過,一旦一分為二,立即涇渭分明,富則富得流油,窮則窮得掉襠。

劉清凡也是莫敵的老長官,曾任四十八軍參謀長,後調十六集團軍參謀長,桂林綏靖公署參謀長,成立田武師管區的,又出任師管區司令。人家當官蒸蒸日,劉清凡當官江河日下,他之所以願意出任田武師管區司令,是因為這裏是雲南通往廣東的唯一通道,雲南的鴉片要運往廣東,這裏是必經之路,鴉片的利潤極高,抽出相應費用,不僅是征兵的錢有了,連練兵的錢也有了,因此,劉清凡有錢任『性』,無所謂麵給不給錢。淩壓西不行了,麵一斷『奶』,他餓肚子,麵一征兵,他著急跳腳。一怒之下,把役兵署告了一狀,然後憤而辭職。

八月份,淩壓西辭職得到正式批準,把全家搬到南寧共和路,買了一間小院子安置,自己來到桂林廣西綏靖公署,辦理去職手續,打算從此後,脫下穿了大半生的軍裝,青衫便服,清靜渡日。

了下午的主課,莫敵們向班主任請了假,打算從從伏龍洲進行春門,繞過伏波山腳,從王城北邊的廣智門進入綏靖公署,接到在公署裏辦事的淩壓西後,在後庫街的廣東酒家為淩壓西接風洗塵。

伏龍洲到伏波山,走的是桂林城的城牆腳,這段城牆,北聯木龍洞,南到還珠洞,因此也有人叫這段城牆腳為龍珠路,這段路不僅把風洞山和伏波山連為一體,還把八角塘與漓江一分為二。八角塘邊,有幾顆巨大的榕樹遮天蔽日,與塘央的洲熙春台的垂柳相應成趣。繞過伏波山,便是缽園,在此,可領略獨秀屹其孤,伏波蠑其偉,前繚以平湖,為菰蒲萏菡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