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家國(二十四)(1 / 2)

第十五章家國(二十四)

阜陽給莫敵的第一印象就是流民多,不是一般的多,是相當多,大街小巷充斥著無家可歸的流民,把整個阜陽弄得烏煙瘴氣,滿目蕭條。看到有人過來,老老小小都伸出乞討的手,一臉的可憐。李光浩有點不忍,滿臉慈悲,莫敵則一臉的喜氣,在他看來,這些可都是廉價的兵源,隻要有錢有糧,登高一呼,想招多少兵都行。威利斯吉普在流民群中穿行,身後的脫兔卡車拉著莫敵和李光浩的衛兵。吉普車副駕駛位上坐著一個中等身材的男子,四十多歲,清瘦身材,嶄新的中校軍裝有點寬大,空蕩蕩的領子伸出一條細脖子,因為瘦,臉上的骨骼盡顯,隻有兩片嘴唇還略帶著點肉,其他地方,基本皮包骨頭。這位,正是第五戰區第2縱隊第二支隊支隊長朱從禮。莫敵和李光浩坐在後排,莫敵不隻一次打量自己這個新下屬,心裏很是欣慰,有了這位,自己就不算是2縱隊裏最瘦的那個。

昨天晚上,朱從禮離開阜陽,去到四十裏鋪專門迎接長官。今天一早,頂著寒風站在四十裏鋪街頭。穿望秋水,中午時分,才等到李光浩和莫敵的小車隊。讓兩位主官沒有想到的是,這位朱中校並不像他們想像的那樣善於言辭,而是十分不善於表達,說話有點慢,一緊張就打結巴。也許肚裏有才嘴難開。

在四十裏鋪,朱從禮讓人準備了簡單的飯食,主食還行,黃麵饅頭,菜就不太像樣,酸菜、土豆、沒有油的野菜湯。看著朱從禮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莫敵估計這位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從四十裏鋪回阜陽,朱從禮坐在副駕位子當向導,可能是互相之間開始熟悉,沒有了之前的緊張,說話雖然還是慢,卻順暢了許多,從遣詞造句可以看出,這位應該讀過書,文化程度不會太低,是個打結巴的讀書人。

“二位長官。”朱從禮說話,基本上都是這樣起頭:“不好意思,阜陽的流民太多,城市因此而混亂不堪。”

“流民多,是因為黃泛區麼?”李光浩問。

“長官英明。”朱從禮把身子在座位上扭了超過90度,說:“已是清明,黃河訊期早已來到,冰花從花園口衝進穎河,到了阜陽平原便沉積下來,堆積成壩,河水向四邊浸漫,冬季幹旱的黃泛區頓成澤國。北到亳州南到阜南,斷無生機。前兩年,河水東移,阜陽一帶,一度可以耕種,這兩年,據說因為朱仙鎮至太康一線築堤防水,又把水逼回了阜陽,前兩年能種之地也不能再種。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說罷歎息不止。

“長期積聚在阜陽,也不是辦法啊!”莫敵說:“龐大的糧食需求,隻怕阜陽難以負擔。”

“副座說得極對,這個地方目前連盜匪都很少。不是人家不

願搶,實在是沒有東西可搶。”朱從禮苦笑說:“從阜南往南,便是河南固始,從臨泉往西,是河南新蔡,這兩個縣受遊民的影響相對較大,再往外圍的潢川、息縣、正陽、汝南,相對受影響就少一些。雖然分處兩省,但是都屬第五戰區統轄,每年,從潢川等縣調來一些救命糧,勉強能讓阜陽的政府工作人員活命,不至於成為三不管地區。”

“三不管?哪三不管?”李光浩問。

“國民政府不管,南京偽政府不管,連赤黨政府也不管。”朱從禮說:“之前,我們遊擊司令部也不來阜陽,大多在霍邱固始商城一帶活動。每次來阜陽,都是來招兵,這裏的兵好招,隻要有錢有糧,精壯漢子,一走就是一群。”

“司令大人,接下來可就要看你的了,隻要有足夠的錢糧,不說三個千人支隊,就是三個兩千人的支隊也不成問題。”莫敵笑著說,三個兩千人的支隊,那可真是丙種師的編製。

李光浩沒有想到這個地方這麼窮困,就地籌糧隻怕是自己的一廂情願,以戰養戰也成了一句空話。如果從六安調糧,又能有多少糧可調,第一次,他對前景產生了擔心。

李光浩倒也不是個自大狂,他對自己有一個比較客觀的認識,他認為自己可能不是一個合格的軍事指揮員,但肯定是一個合格的後勤軍需官。在長集開往阜陽的車上,他不止一次這麼對莫敵說:“打仗我不行,我隻會搞軍需。以後天縱老弟你負責軍事,我負責後勤。”莫敵認為這不是客氣,是李光浩的肺腑之言。“我是炮兵出身,不過炮打得不怎麼樣,我喜歡搞軍械,搞企業。拚湊炮,複裝彈,在大別山,我認第二,沒有人敢認第一。”

看到眼前的一切,隻怕這位敢認第一的李司令,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也有點棘手。

朱從禮的營地是阜陽城西的老軍營,這座老軍營還是當年清軍的協領營,之後一直作為駐軍之所,曾經何柱國的騎兵第二軍就駐紮在這裏。廖運澤接任騎兵第二軍軍長後,把駐地拉到了潢川,這裏便空了下來,因為沒有人打理,這裏便成了季節性的難民營,每當黃河汛期,黃泛區的流民便雲集至此。今年,看來難民少一個可去之處,因為朱從禮部的來到,把難民營先占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