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浩是個好長官,明知汽油不多,還是派出威利斯吉普跑了一趟,莫敵和鍾鼎鼐坐在車上,去沈丘集打前站。在沈丘集,找到了臨泉縣府和縣黨部,莫敵知道這個時候不是客氣的時候,給養全在馬車上,船隊上的步兵沒有帶一粒口糧,找不到吃的就隻能餓肚子,於是黑著臉隻說一句話:解決中餐問題。縣府也不含糊,問了一個總人數,便滿口答應下來。他們知道,這支隊伍不是過路客,是常住戶,得罪不起,更何況,政府養兵,天經地義。
解決了中餐問題,留下鍾鼎鼐在沈丘集等大部隊,莫敵又急急忙忙趕往鮦城,他要
在鮦城找到駐軍的營地。上一次來到鮦城,因為朱從禮家在鮦城外圍,沒有入城逛蕩,隻是遠遠看到一座古樸的集鎮而已。朱從禮也曾介紹說鮦城曆史上兩度建郡,文化源遠流長,畢竟繁華是祖輩的事,眼前最重要的是找到一個能夠住下六七百人的處所,莫敵心裏打鼓,隻怕不容易。
好在莫敵上次來,認識了幾個當地的大戶和鄉老保長,求生不如求熟,隻好再走他們的路子。求到鄉老保長麵前,鄉老想了想,告訴莫敵,在西門外頭,有一個廢棄的基督教堂,教堂旁邊是當年教會興建的聖經小學,緊鄰小學操場,有一座陰家宗祠,現在空置,可以一起借給莫敵。莫敵大喜,提出過去看看,保長一口答應,前頭帶路。
一路上,保長很是顯擺的告訴莫敵,鮦城不是小地方,民國24年在沈丘集建臨泉縣之前,這個地方就是縣城,叫鮦城縣。正說著,走進了一座古城門,城門裏是極平整的青石板大街,街邊,有十分整齊的排水溝,再往外,則是鱗次節比的商鋪和住家。房子都有三分古舊,說句不好聽的,就是有點破敗。保長仍然在滔滔不絕:這棵老槐樹夠大了吧!一樹護一街,一看到老槐樹,就到了鮦城十字街。鮦城裏,有三個十字街,對應的城牆就有八個門,南三門,北三門,東西各一門。每個城門兩側各置有一門九節鐵炮。
“莫將軍看看我們這城牆,是磚砌的,不是泥舂的,夠高夠大吧!沈丘集沒有吧!”這份自豪,也不知道來自何處!或者就是這數千年的傳承。
莫敵不由得點頭,磚砌城牆雄偉壯觀,城門既高且大,護城河既寬又深,兩岸古木參天,河邊蘆葦茂盛,這個地方,肯定曾經輝煌。穿過東西大街,走到西城門,發現兩個直徑近兩米的大青石龜,莫敵不由得暗自一驚,這兩隻石龜的大小,足以與南京明孝陵的石龜相媲美。
城裏不僅有大量的商鋪和店鋪、火星街、當鋪院、文閣樓,還有大量的廟宇庵堂,人祖廟、奶奶廟、火神廟、天帝廟、閻王廟、關帝廟,不一而足。
保長仍然不知足,猶在喋喋不休,明朝武將華允是我們鮦城人,貌比潘安的美男子潘安是鮦城人,創立九九重陽節的費長房是鮦城人,畢卓、董紹、連登榜、劉昌萬也是鮦城人……不僅有活人,還有死人,我們這裏有東漢鮦陽侯陰慶之墓,有晉吏部郎畢卓墓,有楚武王塚,有潘安墓,有羅成墓……
“羅成墓?可是隋唐英雄傳裏的第七條好漢羅成?”莫敵問。
“就是他!”保長一臉的自豪。
莫敵心裏暗笑,這也是遇到莫某,不愛發死人財,如果遇上覃振元,這麼多的墓,隻怕都會挖個底朝天。
走出西城門不遠,便看到一座尖頂小樓,青磚砌就,
雖然破敗,整體仍很結實。牆縫中長著些許野草,門口也堆滿了垃圾,門扇仍在,窗幅猶存,隻需要略作清理,便可正常使用。莫敵非常滿意,教堂可作為作戰室,小學可供輜重隊住宿,宗祠裏最少可以住下半個三支隊,剩下的弟兄們,就在操場上打帳蓬,野補團過去每個班都配備有日式帳蓬,鍾良部應該不會沒有。
鮦城人對有駐軍入駐非常高興,認為有三得,一是人氣驟升,二是土產有銷,三是安全有靠。當然,第三條最重要,在鄉老們看來,有了數百人駐紮在這裏,前些年流民劫匪將不會再光臨。保長告訴莫敵,他去組織一些閑人過來打掃衛生。莫敵摸摸口袋,有錢付人工,便同意了。沒有想到打掃衛生是義務的,更沒有想到的是這個義條工竟然有大量的當地人蜂擁而至。華允街頭有一家糧油店,關了店門,所有的店夥連同老板都來搞衛生。一問才知道,保長說了一句話:大軍駐下,需要大量的糧菜米,誰來幫忙,以後就采購誰的。莫敵對保長的管理水平佩服得五體投地,這才是真正的高人!數百人駐紮在這裏,平均每天需要數百斤米,百數斤菜,還有柴火,油鹽,能夠做到軍隊的生意,不說暴富,小賺一筆總是可以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