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大早,陳子元起床擺弄朱青樓運來的玻璃,朱青樓在一旁陪護著解釋,哪些是比較優質一些的,哪些會是一些比較劣質的玻璃。
“陳兄,你所說的那什麼大棚,到底是何道理?”朱青樓不解的問道,
“朱兄,這個道理我說了你也是糊糊塗塗,倒不如造出來再解釋一番,朱兄你就能懂了!”陳子元說道,
“也好!隻是這些劣質玻璃豈不是沒有用了!”朱青樓可惜道,
“如何會沒用,這可以替換窗紙,更加的清楚,”陳子元道,
朱青樓一聽,頓時醒悟,搬了一塊不大不小的玻璃在窗戶上試了一試,果真是清晰無比,朱青樓又將窗戶放下來,又道,“那日後豈不是做出玻璃,用處多多了!”
“是了,天下之物多有共通之處。”陳子元道,
“陳兄懂得大義,所做之事,所說之話,雖然常常讓人迷糊,但過後卻是讓人幡然醒悟!”朱青樓道,
“這道理本就存在與世間,若是朱兄喜歡細細觀察,總能從中觀察出一兩分的道理!”陳子元道,朱青樓點了點頭陷入沉思。
陳子元雖然說這麼一通,但是心中也有諸多的迷惑,人總不能事事都能想的清楚,但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陳子元有種想動筆的感覺,將自己在現世學到的道理等等彙集成冊,在大唐刻印出來,傳揚與人世間,也讓人們讀到的時候幡然醒悟一番。後代諸多的名著、思想巨著等等,自己都已經讀過,又憑借著穿越過來的記憶,已經絲毫不差的牢記在腦中,寫出來隻是時間的問題。
“陳兄,陳兄!”朱青樓在一旁戳了戳陳子元,“陳兄,那大棚該怎麼造呢!”
“哦,這不用急,我已經命匠人收集所需要的材料,等晌午十分咱們就能開始建大棚了,”陳子元說道,繼續翻看著玻璃,將朱青樓所指的優質的玻璃全部挑選出來。
大唐雖然未造出釘子,但是木匠師傅的手藝卻是不容小覷,鉚接的技術乃是一絕,絕對要比釘子要結實的多,固定住玻璃就更不是什麼難事了,但是具體需要怎麼製作還要自己親自動手。
此時徐玉兒正在大門外準備挑選仆從,也正是施粥後才發布的消息,果真有不少的人,不過徐玉兒要讓陳子元做主,以後陳家要做的事情不少,家仆自然越多越好,陳家生意漸漸開始,養活幾百的仆人還是不成問題的。
徐玉兒吩咐丫鬟把陳子元叫去大門挑選仆從,陳子元答應著,卻又選了半刻鍾的玻璃方才起身。
大門外果真是人頭湧動,陳子元一看,約有兩百多人,陳家出的月錢要高,每月有一兩銀子的月錢,一個月隻是請仆從的支出便要幾百兩銀子。
徐玉兒走近陳子元,說道,“前幾日哭喊著要來陳家做仆的,自從施粥之後,便不見了那些人的身影,”
“趨炎附勢之人哪裏都不會少的,幸虧玉兒你機靈,不然日後陳家豈不是讓他們敗光了,”陳子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