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隻進不出,就像一個人隻吃不拉,怎麼可能會健康?會正常?”黃華山也發起炮轟,“這樣的話,上市公司隻想著圈錢,上市公司股東隻想著套現,不用擔心退市,根本沒有心思去搞好經營、強化管理,更不用說對股市、股民負責了。”
“政府把資本市場當做給企業融資的公眾平台甚至是慈善機構,把股民當做企業融資的對象和機構割韭菜的根苗,對企業盈不盈利、分不分紅不聞不問,這也是把股市引向錯誤方向的一個重要原因。”花映雪也插話說。
“是啊,這也導致股票的發行價格往往過高,企業上市就變成了發起人的印鈔機。所以很多企業削尖腦袋都要上市,使得審批部門權力尋租現象大量存在。”黃華山詬病說。
“大家早就知道我們的股市製度很不完善,不管是發行製度、流通製度、產權製度、監管製度、再融資製度、分紅製度、重組製度、退市製度等等都存在很多漏洞和弊端,但就是沒有人去修補、去完善。”花映雪也有所感。
“另外,股票同股不同權、股票在一二級市場跨市場流通、內外股民區別對待等等,也是導致市場混亂、波動性大、圈錢現象嚴重的直接原因。”黃華山批評說。
“還有就是監管部門權責錯位,該管的不去管,不該管的亂管,從來沒有在規範化、法治化、市場化方麵下功夫,又缺乏市場知識和風險意識,老是搞些急功近利、歪門邪道的東西,一會兒搞什麼融資融券,一會兒搞什麼質押融資,一會兒又搞什麼場外配資,把自己和市場、股民全都搞亂了。”章岩,“本來,他們監管的對象應該是上市企業、中介機構和主要股東,但他們卻總把目光盯著股價、股民、股媒,導致監管失位、造假泛濫,上市造價、業績造價、信息造價。他們對於股價有著天生的調控欲,漲時怕漲,跌時怕跌,漲得厲害要打壓,跌得厲害要救市,千方百計將股價掌控在自己手中,巴不得股價天天不變。他們把股民當作沒長大的孩子,把自己當做股市的指揮家,股市紅火的時候,念念叨叨地勸股民注意防範風險,不要盲目跟風;股市低迷的時候,他們又勸股民逢低吸納、大膽入市,似乎怕股民錯過發財機會。”
“看來,把錢投入股市簡直就是花錢買教訓啊!”李慶豐感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