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開始就要著手展開前期工作,擬出工作計劃,列出中醫體係的結構框架並進行補充完善,再按照這一框架搜集、整理相關資料,工作量最大的應該就是對中醫古籍、民間『藥』方的搜集、整理、分類,耀鑫你在這方麵要多幹點。”宋奕陽鄭重其事地吩咐陳耀鑫說。
陳耀鑫神情激動地看著宋奕陽,然後莊嚴肅穆地點點頭。
“其實,古中醫有很多道源、哲思、至理、精華,在西醫盛行、貶中賣祖的年代,這些都被當做糟粕扔掉了。特別是當今中醫裏麵的學院派和崇西派,更是對古中醫除醫學典籍以外的東西視作毒蛇猛獸、災星禍水,避之尤不及。而醫療市場化、醫術儀器化、醫『藥』暴利化也導致了中醫西化、偽化,真正的中醫反而迅速衰落甚至漸趨消亡。”說到這裏,宋奕陽簡直是痛心疾首、義憤難平。
“從醫學的本源和機理來說,中醫從生命整體觀念和自然辨證思維出發,以人體各組成部分之間相生相克、作用依存、動態聯係、渾然一體並與外界環境息息相關這一客觀事實為基礎,注重局部與整體的協調,承認內部與外部的聯係,強調陰與陽的平衡,考慮動與靜的結合,辨析因與果,區分現象與本質,形成一套以獨特的預防為前提、調理為根本、治療為手段、多法並施的生命科學體係。
而西醫則從症狀、表象和速效出發,著眼於病灶和局部,就病治病,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缺乏整體觀念和辯證思維,根本沒有考慮生命的各組成部分之間生與克、因與果、內與外、動與靜、現象與本質、局部與整體的邏輯辨證關係,依靠的是儀器設備和經驗數據,千篇一律地以『藥』物和手術來對待所有疾病。
中醫看的是整體和本質,病人是一個成長的生命西醫看的是局部和表象,病人是組織器官的拚湊。從生命的本真和機理來說,中醫才是科學的、係統的、全麵的。”章岩接著宋奕陽的話題說道。
“當然,西醫也有它的科學『性』、係統『性』和實踐『性』,在病灶查找、病理分析以及急病、重病的治療等方麵有著明顯的優勢,特別是在製『藥』的批量化、用『藥』的定量化、手術的精細化等方麵,中醫受到多方麵的限製,暫時還難以與之抗衡。”韓波也發表自己的見解。
“要說西醫和中醫的區別,我看就是:西醫治標,中醫治本西醫求快,中醫重調西醫的『藥』都是化學物質,中醫的『藥』全為自然資源西醫的刀用在病人身上,中醫的刀用在『藥』物身上。”李慶豐笑著說。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