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馨經曆了那次‘情書風波’之後,又接到了母親電話,得知張作霖竟找上家門提親,心中既憤怒又不安,隻害怕張作霖對家人不利。不過,母親一番安慰之後,又得知母親已將他勸退,而且還說一些張作霖的好話,想必此事也就此停歇了,不再去想。又忙著互助團的事了。
不過,好景不長,沒過幾天,各小組接踵而來的問題就出現了。
首先是印刷業務辦不下去了。利潤太微薄,並且不時滯銷。賺的錢還不夠學生吃飯。
接著洗衣業務也辦不下去了。洗衣股有四個人,每天作工五小時。但接連三四天,收了還不到二十件衣服。辦了兩個多星期,僅僅收入七十幾枚銅子。洗衣業務也被叫停了。
更大的問題是食堂也辦不下去了。食堂地址在北大校區附近,以北大師生為主要顧客。一開始,這個名為“儉潔”的食堂似乎生意興隆。它隻有三間房子、五張餐桌,於是,兩個多月後食堂擴大規模,另租兩間房子,增添五張桌子。就是這次“擴充”引發了食堂危機。團員們很快發現,生意既不發達,開銷又比以前大。而幾天以後,不僅每天要虧本一元五角,料理食堂的共有八個人,連這八個人的飯都沒得吃……
李馨小組也出現問題。隻是因為買設備沒有花錢所以經濟上一直比較寬裕。不過後來經營也是越來越慘淡。除了女子師範學校的同學比較慷慨以外,其它學校基本沒有收入。他們在女子師範學校放映了三場,最後除去開支也隻有三十多元。前後辛苦兩個月連設備錢也沒有賺回來。
五種業務隻有僅兩名成員的英算專修館,前後兩個月,僅支出兩元,收入七十餘元。
到最後,沒有辦法,隻能不歡而散,一些半工半讀的學生也沒有了著落,大多都回去了。
兩個月後,那吳斯年卻又風風夥夥的跑來找到葉昆,神神秘秘的把他拉到一邊。
“昆哥,我和陳伯達在外頭找到個好地方,你去不去呀?”說完還賊眉鼠眼的四處張望。
“什麼地方?”葉昆憑感覺就知道,他倆去的一定不是什麼好地方。
“我們在西城那邊兒,跟了個老大,一個月好吃好喝還有兩塊現大洋。怎麼樣,去嗎?”吳斯年笑著說。
“你家裏不差這點兒錢吧?你怎麼到那種地方去?”葉昆想不明白,像他這種有錢人家的大少爺整天不回家,還在外麵鬼混。他本來以為他倆已經打包回家了,卻不曾想還在這裏,而且是去了黑幫。
“家?家我是不想回去了,大丈夫一言即出,駟馬難追,如今搞成這個樣子,叫我回去怎麼見人?”
“那有什麼辦法?總比你在這裏成天鬼混的好。”
“什麼鬼混?我們也是做正當生意。不信跟我去看看。”
原來,這吳斯年和陳伯達在互助團散夥後便流浪到了街頭。去火車站扛過包子、去茶館跑過堂子、上澡堂給人搓過背、上街擦過皮鞋也算是吃了一些苦頭。最後在一家電影院找到些事兒來做,這都得益於他們在互助團的那些日子學的些放電影的知識。吳斯年立馬覺得風光起來,他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想要拉葉昆一起入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