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之南,有月光、氐首(dishou)二族,族群龐大,各據村落。隻因兩族之人共用洪河之水,水源不足之季,常有紛爭,因而世代結怨。十幾年前,兩族之間又因水源之爭爆發了一場大的衝突。
月光族族長南融心中焦慮,有心讓族人撤回,又恐自己一旦示軟,在族中失了威信,以後局麵更難掌控。氐首族族長名叫沮奐(juhuàn),也不想因為水源之爭,驟然損傷人眾。可是雙方陣勢已開,眼看就要動手,一旦開戰,死傷在所難免。
恰在此時,有一修道之士自河中踏水而來,高聲喝道:“雙方且住!且慢動手!”兩方眾人同時扭頭看去。隻見那道士從容飄逸,在水麵上行走,兩腳不濕,竟如走在地麵一般。
南融知他是得道的高人,忙叫住族人,迎上前去。那道士上了岸。南融上前問道:“道者何來?”那道士稽首道:“貧道文殊,自九宮山探友歸來,正要回五龍山雲霄洞。見這裏似有爭鬥,特留殘步,問問緣由。”南融說:“原來是文殊道長。在下南融,是這河西月光族的族長。”文殊點了點頭。這時沮奐也走過來,對文殊說:“在下河東氐首族族長沮奐。”
文殊問道:“兩族比鄰而居,不知因何事在此爭鬥?”南融說:“本來相安無事,兩族共用洪河之水。隻因時下水源不夠……”沮奐搶著說道:“共用也要分個先後。明明是我氐首族田地更近,理應先用。”南融說:“我月光族人口眾多,全賴這河水養活。”沮奐說:“難道我氐首族人口少嗎?”南融說:“用水應以養人活命為先,豈能看距離遠近?”沮奐還要爭辯。
文殊抬手道:“兩位族長莫爭。且聽我好言相勸。”南融說:“道長請講。”沮奐也把話咽了回去,看著文殊。文殊看了看他們,輕聲說道:“事情的原委我已經聽明白。你們身為族長,各為本族,都無過錯。雙方的爭執,皆由這河水不足引起。與其在這裏舍命爭鬥,不如雙方合力,讓河水充足。到那時,人人得有,取之不盡,豈不是美?”
南融和沮奐相互看了一眼,都有些不解。南融說:“如果真能如道長所說,當然是好。”沮奐卻質疑道:“河水就這麼多,如何讓它充足、取之不盡?”文殊微笑道:“我來之時,從上遊看過。此河源自伏牛山。從伏牛山流出的水原本充足,隻因從山上滾落的枯木、泥石漸漸淤積,偶爾阻塞河道,河水溢流到兩岸,分去了不少。因此流到這裏的水就少了。你們隻需派人去疏通了河道,這河水便足夠你們兩族人取用。”南融點頭道:“難怪這裏偶爾斷流,原來是山上的泥石作『亂』。我這就派人去疏通河道。”沮奐卻半信半疑,沒說什麼。
南融派去疏通河道的人走了不到半日,河裏的水流忽然變大變急,河水慢慢漲了起來。南融驚喜道:“果然如道長所說。”沮奐也暗自歎服。兩方族人見了,無不歡喜。
南融對沮奐說:“這下好了。從今往後,咱們兩族便可和睦共處,再也不必因為水源的事發生爭鬥了。”沮奐輕輕點頭。文殊說:“如此甚好。既然事情已經解決,兩位族長就各自帶人散去吧。”
沮奐道了謝,帶著氐首族的人先走了。南融也打發族人散去。
文殊正要轉身離去,南融追上去說道:“道長請留步。”文殊停下來看著他。南融說:“道長恩澤長久,我先代族人謝過。”文殊笑道:“順便之事,不必如此。”南融說:“剛才聽道長說起,是自九宮山來,要回五龍山去。這兩地我雖然不知,想來應該都不近。我想請道長回村中稍稍歇腳,容我盡地主之誼,代族人表感謝之意。如果道長沒有緊急行程,萬望賞光一敘。”文殊見他說得懇切,輕輕點頭道:“既然族長如此盛情,我就略作討擾。”南融大喜,當即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