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哥。”楊瓊趕忙走過去,在床前的凳子上坐下。
放下手裏的書,楊長壽微微閉了閉眼,似乎在回味書中的內容,不過說得確實跟書中內容無關,“季元秋去的及時嗎?”
聽到楊長壽這麼問,楊瓊哪還有不明白的,當下驚喜道:“是長壽哥讓季元秋去的?我就說單憑他是季家人,就不可能說出那種話。”
“早晨我聽娘說了那事,便拜托娘把季元秋叫來。”楊長壽抬起手,輕輕拍了拍放在小木桌上的書,接著說,“以前我從季元秋那裏得了一本書,這次算是還他人情。”不過這次季元秋能夠這麼配合,瞧著倒並不是壞到骨子裏,楊長壽沒有說出來,他隻是笑笑。
原來如此,這次也算季元秋幸運,在村裏出了這麼個風頭,裏正恐怕不但不會生氣,還會感激他出了這麼個注意吧。心裏略微一想,楊瓊從懷裏抓出一把板栗放在被子上,“長壽哥,給你吃,對身體好。我得再出去瞧瞧去,可熱鬧。”
“恩,去吧。”楊長壽笑著點點頭。楊瓊送來的書他每天也隻能看一本,楊二叔和楊二嬸都聽了楊瓊的話,把書都藏得好好的,楊長壽幾乎不下床,想看也拿不到。
從楊長壽家出來,楊瓊覺得外麵的空氣也變好了,經過季家,瞧著大門緊閉,裏麵悄無聲息的,也覺得順眼許多,便拍拍韓青石的背說:“青石,咱們去瞧瞧。”
有白米粥和雞湯分,村裏人很快就自發地聚集起來,有幾戶人家從家裏搬出大鍋,還有的回家抱了一些柴火,就在大路邊上支起臨時的灶台,燒火煮粥。本來大家對村子中央出現的白米和雞還有些個害怕,現在知道全村的人一起上了,那還怕什麼,那黃大仙再厲害,還能全村子都報複不成?
村中心這條路挺寬,站百八十個人也不會擠,這回閨女小哥兒的也不害怕了,都跟著自家人出來湊熱鬧。就算是一家人分一碗白米粥,那也是極好的,免費白送,誰不想要?
楊瓊也湊過去看了眼,小半袋白米分成十口鍋,瞧著也是不少,這會兒水已經燒開了,一粒粒白胖胖的大米粒正在水裏翻滾,瞧著就喜人。李小菊伸長了脖子看了看,回頭小聲說:“白米粥哎,楊子咱們快回家拿碗吧。”
有不少小哥兒都已經捧著碗等著了,說是每家每戶都有,要是最後鍋裏還能剩下些,這些個小哥兒過去要,也就直接分了。
難得熱鬧,楊瓊點點頭,“走,咱們回家拿碗。”
楊柳兒也知道自家白米弄丟了,不過他隻覺得是李春花故意藏起來,不給家人吃罷了,完全沒想到鍋裏的白米就是他們家的,楊瓊經過的時候,他正瞅著鐵鍋流口水呢。一抬頭正好看到楊瓊,楊柳兒站起來,撅著小嘴,“楊子你也來等大米粥啊。”
“恩,村裏頭每家每戶都有。”楊瓊點點頭,有說,“現在我跟青石是單獨一家,可以領的。”
急匆匆跑回家,拿了碗,楊瓊站在自家大門口等著李小菊來了,再跑進村子裏,韓青石背著楊瓊跑得飛快。
這會兒村裏幾個婆娘出來,燒了熱水,拔雞毛。楊瓊數了數,石金花還養了不少雞,差不多得有七八隻,這些都剁碎了燉湯,那雞湯肯定又濃稠又香。
這一來一回的功夫,大米粥已經爛透了,瞧著水和大米差不多一半一半,裏正走過去看了看,轉頭宣布:“大家排好隊啊,一家隻能領一次。”說著拿出一個冊子,裏麵記錄了村裏所有的人,不怕有哪家人多領了。
韓青石一隻手繞到後麵托著楊瓊的屁-股,一隻手端著碗,站在隊伍裏。楊瓊拍拍韓青石的後背,小聲說:“把我放下來。”
“哎,楊子也算一家人,運氣真好。”有個年紀差不多十□□歲的哥兒站在楊瓊後麵感慨道,他是從外村嫁進來的,現在還沒跟婆婆分家,隻能算一家人。
“一戶領一份我覺得很公平。”楊瓊從韓青石背上滑下來,瞧著前前後後的人都看過來,便繼續說,“這要是按照人數分,那得熬多少鍋,大米粥得多稀,到時候指不定能不能分到大米粒。”
“楊子你這麼一說也對,我瞧著那大鍋裏的大米粥濃稠的很,領回去趁熱還能給孩子喝。”這個哥兒十六歲嫁過來,現在已經生了一個小漢子,兩歲了,是全家人的寶貝,回去跟公公婆婆說說,這碗粥說不定就全都給小漢子了。
前麵有領了大米粥往回走的,海口大碗,滿滿當當,大米占大多數,湯少數,瞧著濃稠的緊。跟著隊伍往前走了兩步,楊瓊瞧著旁邊的隊伍裏,李春花捧著大碗站在最前麵,對負責舀粥的婆娘說:“不要湯,撈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