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人事調整一(1 / 2)

對於情報組的調整隻能算微調,但是這樣在進行精簡行政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遊戲二組的地位。

情報組進行級別上的降級則是為了掩蓋劉莽真實的野心,情報二組的普通成員的能力還要進行優勝劣汰,底細要進行詳查,忠心也要進行考察。

雖然以後很多大事方麵用不到這些普通成員,但是檔案的管理以及保密,這些人就是最底層,也是一個部門最容易被自家忽略,被對手收買而造成企業集團大規模損失的部分。

劉莽講完這些之後就坐了下來,小莫宣布會議中間休息十分鍾。

雖然劉莽在做早操的時候,給手下幾個大佬通過氣,隻是具體的調整沒有說,所以不管是下麵的管理,還是台上這幾位管理,都需要有充分的時間去進行思考。

沒有最理想的體製,隻有不斷變得完美的體製。

秦國率先進入封建社會主義之後,它的軍功爵製讓它能夠滅六國,一統整個中原。漢武帝時代發明出的察舉製製度之後,留下了“國恒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的感慨。

之後在曹操開始提出執行,曹丕完善的九品中正製又取代了察舉製,使得英雄盡逝、豎子成謀的後三國三國時代,魏國可以滅吳蜀兩國而一統中原。而後也依賴這個製度,擁有了華夏曆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馬與王,共天下”的二黨執政的傳說。

三方麵都有各自的弱點,所以在興盛一個王朝之後弱點也無限暴露造成了最後的朝代覆滅。

隻有始於隋煬帝楊廣,傳承與唐太宗李世民,完善與武周武則天時代以及唐玄宗李隆基的科舉製度,成為了後來華夏史上人才選拔最經典的製度。

所以才能誕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的瀟灑以及“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自信。

這樣的製度被封建王朝視之為經典,套用了1300多年之後終於隨著清王朝的滅亡而煙消雲散,科舉製度被廢除。

隻是,經典之所以能成為經典不是因為這個製度有問題,而是因為時移世易,製度一成不變,那就隻能被淘汰。隻要進行一定適當的調整,就能複活歸來,就如同佛祖入滅而能顯世,耶穌被釘死而上帝無所不在,儒家在焚書坑儒,叔孫通忍辱傳道,董仲舒阿諛奉承修改而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主流。

中國封建社會的科舉製度被西方國家視之為金科玉律,在進行一定程度的修改之後,為西方國家所用,為他們遴選了大量的人才,也為他們的社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而在中華大地,科舉製度已經在華夏消失了將近一個世紀之後華夏引進了西方國家的人才選拔製度之後才發現。這個西方國家使用的人才選拔製度,其本質依舊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科舉製度,這不能不感慨古人智慧的同時,也對於這樣一個啼笑皆非的結局感到悲哀。

所以,劉莽在前麵把各個部門的職能不斷進行分割,專業化,隻是現在又把一些部門進行合並,都屬於不斷的調整工作室的製度。

將職能不斷進行分化是為了成員們在工作時,工作內容更具有針對性、專業性同時簡單化,可以更高效快速的完成本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