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險路(1 / 2)

看著小莫有些擔憂的臉,劉莽低笑了下,“小莫啊,你以為哥會去做那些大逆不道的事情嗎?”

剛才在外麵被吹成了ZZ,因此劉莽沒有很好的將話題展開,一股腦的全倒了出來隻有,才有空注意小莫的臉色。

小莫的臉色這才稍霽,劉莽摸了摸小莫的頭,“別傻了,雖然變局當前,但華夏當局有能力應付這些局麵,就算有些人居心叵測,也沒人能翻天,這點認知我還是有的,不會做那些以卵擊石的事情。”

無他,劉莽前麵一股腦說的有些嚇人了,特別是劉莽費勁心思將俱樂部的實際管理權從政府手中拿了過來。而且如今的俱樂部打的主題就是對於當今社會治安的一種挑戰。

華夏曾經有過五次大規模的禁武運動。

第一次是秦始皇時代。

始皇帝統一中原之後,為了帝國的長治久安,發布了華夏曆史上第一道禁武令。刀劍入庫,鑄鐵為犁,造十二金人。

可惜的是這終究未能讓大秦帝國的統治如始皇帝願望的一樣傳承千秋萬代,甚至始皇帝一死,扶蘇被矯詔賜死之後,大秦帝國也就二世而亡了。

至於代表著江山永固的十二金人,也在楚軍攻破鹹陽之後被項羽燒毀付之一炬。

第二次則在宋朝。

陳橋事變,黃袍加身,趙匡胤以武將的身份取代後周建立宋朝,也因此,趙匡胤最擔心的也是武將,繼杯酒釋兵權之後,製定了重文輕武的策略。而隨著軍功製的削弱以及科舉製度的興起,武將地位不斷下降,文官地位不斷提高,重文輕武的社會形態成為了宋代一朝不變的事實。

縱觀宋朝一代,鮮有戰事,也因此成就了宋仁宗這位曆史上最具資格曰仁的皇帝。遼國皇帝聽聞宋仁宗死的消息時,直接說自己四十二年未識兵戈,給仁宗皇帝立了衣冠塚。

因此,有宋一朝開始,華夏的曆史開始變得越來越差。

北宋多相,南宋多將,依舊避免不了宋亡之後無華夏的曆史悲劇。

隨著南宋的滅亡,陸秀夫等殉國的文臣士族數以萬計,由此標誌著漢文化的斷絕以及士文化的斷絕。精神文明的斷絕,代表著一脈傳承的華夏文化從此斷根。

之後的元明清三代,雖然底層的農耕文明代表的堅毅和不屈的品質在華夏人的骨子裏依舊存在,知識分子的風骨相較宋朝而言已經不存在了。隨著而來的則是奴性開始深刻在文人的基因之中,直到辛亥革命之後才逐漸褪去。

其危害程,更甚於五胡亂華對於中原的破壞性。

所以最嚴苛的禁武令當屬始皇帝無疑,但最徹底的當屬趙匡胤的時代,由此奠定了後世曆史的走向。

因此,這不是小說中潘金蓮開不開窗、往不往樓下倒水就能避免華夏後世的悲劇。而是從宋太祖重文輕武開始,冥冥之中就已經注定了這種曆史的結局。

也就是所謂的蝴蝶效應。

如果想要為這個蝴蝶效應找一個比較形象的事例,就是十五、十六世紀,英、荷等國家的圈地運動的羊吃人一樣,隻不過這裏變成了文吃武而已。

第三次禁武令來自於接下來的元朝。

作為華夏曆史上唯一一個一統南北的少數民族,因為人口的原因,元朝在統治過程中,不僅實行連坐,而且還將鐵製品作為最重要的違禁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