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劉莽沒有得到常春平往後對於銀行貸款方麵的具體態度,自從進入了常春平的辦公室,基本上就被常春平控製了節奏。
劉莽現在的抗壓能力不可謂不強,但那是在光棍的心態之下,一旦有所顧慮,那麼這個優勢就淡然無存。
君子可以欺之以方,那是在對方認可自己理念的情況下,甚至有些分歧也可以求同存異,但是卻說服不了和自己的理念有根本性分歧的人。
兩個人如今都無法互相妥協,常春平可以為了讓劉莽放棄真功夫的傳授,因此在補償方麵已經答應了他能做到的極致。而劉莽雖然知道這個條件對於自己、對於俱樂部來說已經是天上掉餡餅,但依舊隻能拒絕。
兩個人都有自己的理念,所以最後隻能不歡而散。
******
“常市,這劉莽也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您說這麼好的條件,還是您多次讓步爭取來的,他竟然拒絕了,辜負了您的一番好意。”劉莽走後,高興子為常春平鳴不平。
所謂君憂臣辱,君辱臣死,如今華夏帝國已經進入了新時代,已經不搞那一套封建的把戲,但是這句話一直以來能成為古時候仕途官員的行事法則,在於它能夠清楚的詮釋了上下級之間應該有的辦事原則和行事風格。
上司領導需要的是大局觀,確定的是大方向,決定總體方針計劃和分派任務,同時監督保證下麵的工作人員能夠按照既定目標完成計劃。而下級幹部員工需要做的是查缺補漏、解決困難和問題,完成上麵交代下來的任務。
這是最根本也是最普遍的社會分工法則。
這句話清楚的詮釋了社會分工法則的同時,也迎合了管理們的理念,所以為上者喜。人性本私,無論任何人抱著這樣的理念和方式去迎合領導上司,都不會引起上司的反感。
常春平談這些事情的時候高興子都鞍前馬後的伺候,也算是全程參與,所以他清楚的知道常春平為了和劉莽這次的見麵,前麵不知道做了多少的工作。隻是劉莽不領情,相反對於常春平還充滿了抵抗的情緒,甚至於施展出調虎離山這樣的計謀。
市長將心照明月,奈何劉莽不領情,剛才高興子就已經看不慣劉莽了。
“也沒有什麼,隻是盡人事聽天命,隻是他終究和我不是一路人。”常春平這個時候顯得很淡然。
高興子順著又說道:“常市這一番苦心,終究是浪費了,也難為常市為了他和廖會長他們妥協了那麼多。”
常春平坐回了自己的辦公椅,“也沒有什麼妥協不妥協的,劉莽這邊沒有答應我的提議,我前麵做出的讓步就無需再讓了。同樣他們也沒能達成他們的目的,他們讓出的利益也會重新奪回去。不過是將雙方給劉莽特意讓出來的利益又重回各自手裏麵而已,隻是這中間做的功夫,終究浪費了。”
高興子又道:“隻能說劉莽不知道天高地厚,不知道常市背後付出了多少,有些太自大了。”
“自大嗎?”
常春平自問自答的回答道,“或許吧。”然後看了看高興子,“往後替我多注意這小子的舉動,我總覺得他會給我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