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的譴責之後,自然回到劉莽今天的比賽上來。
今天和劉莽對戰的是鴛鴦拳的好手。
鴛鴦拳屬於帝國的非遺項目,雖然對於大眾而言名不見經傳,但是此次成為華中鄂省比賽出來的五支隊伍中的一門拳法,足可見其發展以及威力。
劉莽之前未曾聽說過這一路拳法,就連當初收集資料準備確定俱樂部的主打拳術時候都未曾留意到這門拳法。隻不過在鄭三笑的周轉之下,從他的好友中將這一次比賽隊伍的名單以及部分詳細資料弄到手,在其分析之下劉莽才算對這一門拳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鴛鴦拳屬於外家拳,起源於宋代時期,明、清兩代最為盛行,取鴛鴦比翼齊飛之義,因此動作多成雙配對,左右對稱。而且鴛鴦拳式式有法,招招可用,在如今流傳的傳統武術中算是實用性很強的一門拳術。
除此之外,雖然鴛鴦拳屬於拳法,但是鄂省的鴛鴦拳卻尤重腿功,對上、中、下三盤都有嚴格入微的要求,配合著拳法和腿法,形成雌雄有分、進退有據、攻防一體的風格。
所以手上功夫劉莽主修的形意八卦掌八象變化要比鴛鴦雌雄多出許多,但是雙方都講究攻受一體,而且劉莽實戰經驗相對匱乏,對戰起來雙方算得上半斤八兩,平分秋色。
可是到了下盤這門水磨的功夫,就算劉莽在站樁以及蹲馬步問題上勤修不綴,依舊沒有對方的穩當,而且在實戰的運用中,劉莽更多依賴的還是阿奴傳授給自己的遊龍步,和形意八卦掌本身的走位功夫有所出入,因此多次在對方“轉軸身子不倒翁,鴛鴦本質在其中”的腳上功夫下險象環生。
說到這裏,在這樣的情況下劉莽依舊能夠戰勝對手,主要占了兩個便利。
第一個原因自然是在鄭三笑身上。
因為年輕的時候為了提升武學修為,晉入大家,因此在成為宗師感覺進無可進之後鄭三笑就開始了走南闖北,學習各地成名功夫以期能夠雜學百家之後融會貫通再順利成為大家。
而陳家的形意八卦掌就是在這一過程當中學到手的,而之後北上的時候鄂省的腿法鴛鴦拳方麵也曾經學習過,因此講解完這一門功夫的特點之後鄭三笑還為其耍了一趟鴛鴦拳。
鴛鴦拳因為是外家功夫,因此招式上比形意八卦掌更硬紮硬打,因此手上招數更加簡潔有力,就算配合複雜的腿功進行彌補,在鄭三笑眼中破綻依舊明顯很多。以鄭三笑的武學修為以及劉莽恐怖的學習能力,自然將其路數破得差不多了。
如今的比賽如同鏡子效應,你研究別人的時候別人自然也肯定在研究著你,隻不過劉莽因為具備作死精神而且雖然學習能力不錯,但是形意八卦掌已經在劉莽成為宗師之後學習陳瑾孝改進的形意八卦掌情況下路數已經進行了一定的改變,改進了一部分破綻。
所以雙方之間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方麵劉莽是勝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