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袁紹從冀州大老遠,興師動眾跑到長安進京勤王,這件事情,各路諸侯沒有一個不知道的。即使當時不知道,但也時間過去那麼久了,肯定都有所耳聞的。
對於袁紹這個舉動,各路諸侯都議論紛紛,見仁見智了。反正人心各態,其中的冷暖隻有諸侯自己知道的。
有讚揚佩服的,比如說曹操的,他其實也想過來的,但是看看自己現在還沒有立足的地盤的。自己實力也不行,兵少將微的,隻能聽從手上謀士的意見,先剿滅青州黃巾,擴充一下勢力,在理會其他的。
也有不屑一顧的,不用說就是袁紹的好弟弟袁術了。這家夥在得到了壽春、南陽兩大郡之後,很是得意,有點睥睨天下的感覺。還救什麼皇帝,讓他自生自滅最好了。等漢帝掛掉了,自己做皇帝豈不更好的。他這樣想,也這樣做的,已經為自己再進一步做好了打算了。
甚至還有漠不關心的,也就是上次沒有加入諸侯會盟的劉氏宗親,如劉表、劉焉等。他們現在坐擁著山河之利、富庶之地,小日子過得很自在,哪還管獻帝小侄子的死活。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地上霜,各安天命吧!
更有蠢蠢欲動想要分一杯羹的,這個其實諸侯都有這點心思的。但是苦於不是太遠,鞭長莫及。就是實力不行,不會是袁紹對手的。隻有兗州刺史劉岱、上黨太守張楊、河內郡太守王匡這三個家夥,既離的很近,也有實力的。
他們很有野心,也知道自己單打獨鬥肯定不會是袁紹的對手,於是一合計就聯合一起,組成討袁聯盟的。
原本還在長安附近觀望,坐等長安的動向,看看有沒有機會可趁的。正好見西涼戰亂又起,袁紹帶領大軍去平叛了,就知道機會來了。
果然,他們才打算朝長安近一點,就接到中郎將朱儁的召喚和皇帝的詔令,讓他們進京勤王的。
三人聞詔大喜,趕緊集合手下人馬,大約十餘萬眾,浩浩蕩蕩的朝長安進發,進京勤王,誅殺袁紹。
走到半路,就接到朱儁接二連三的書信,告知他們長安已經控製在他們手中了,就剩下袁紹的殘部了。言下之意就是,你們要快一點,不然連湯都喝不上的。
劉岱他們也明白這點,就一麵讓信使回複朝廷,我們即日就到。另一方麵趕緊催促大軍加快腳步,務必二日之內到達長安腳下的。
對於自己主公的命令,他們手底下的將領,都沒有意見的,隻是遵照執行罷了。
但是其中卻有一個不同的意見,在他們耳旁響起的。
“將軍,我以為不可的。朝廷如此急促,肯定是計劃不順利的,想要我們去當炮灰的。依我看,我們還是靜觀其變,緩行到長安,坐觀成敗方為上策的。萬不要輕易上當,中了朝廷的圈套呀”。
張楊不用看就知道是自己的手下了,抬眼看去果然是他,這個最近才投靠自己的家夥,老是說些與其他手下不一樣的意見,給自己添堵的,從來就沒有讓自己清淨一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