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車行駛在平坦的水泥路上,兩側的鬆樹緩緩從窗外滑過。
坐車的時候,看著窗外掠過的景色,那感覺很奇妙。不隻是美,還有一種流失掉的感覺。
一絲淡淡的憂傷。
王峰今天沒有開車,他不趕時間,他想要靜靜。
公交車上人不多,可能隻是這一班人不多吧。
座位,還是挺充裕的。
王峰坐在了車子的最後一排,因為那裏沒人,很寬敞。而且,他喜歡能夠看到一切的感覺。
很多人都是這樣的,那很普遍。
這裏不是青夏,而是隴州市的郊外,隴川精神康複中心,就是他要去的地方。
他是一個作家,一個涉及麵很廣的作家,但由於生活經曆的原因,他寫的書多是摻雜著濃重黑暗風味,不適合未成年人閱讀。
當然,年紀太小的也無法理解,更不會喜歡。
不過他所有的故事裏,表達出濃濃的絕望色彩的同時,也會給故事增加一點點的陽光和希望。
或許,這也正是他所希望的吧。
絕望的人,因為絕望的味道看到他的書,又因為那裏麵的一點希望,從未愛上他。
他的讀者不多,因為那很小眾。他的讀者很忠,因為那是觸及心靈的故事。
王峰不知道自己的水平怎麼樣,市場並不能代表一切。一個作家在這本書得到市場的認可之前,也無法判斷這是否是一本好書,至少無法判斷這是否是一本能得到大眾喜愛的暢銷書。
王峰偶爾會收到讀者的來信,不過地址隻精細到五公裏之外的郵件。其實他家不遠就有郵局,快遞公司也很多。但是他不想讓送到家裏,原因嘛,你們應該會懂的。
他會認真看讀者的每一封信,也會收好每一個刀片,他覺得自己這輩子都不用買刀片了。
或許是讀者太愛他了吧,每一個刀片都很鋒利,吹毛立斷,沾指即傷。
這一次,他收到一個特殊讀者的信。
那名粉絲患有自閉症,以及先天性性格障礙,很小的時候,就被父母給拋棄掉了。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她家裏很有錢,所以,她就這樣在這座精神康複中心住了下來。
精神病院的生活自然不會太好,她喜歡安靜,還好住的是單人病房。
這當然不是醫院對她特別優待,隻是因為在她住院一個一個禮拜後,醫護人員發現與她同病房的小南氣色很差。
他是因為多動症太嚴重進來的,可是那幾天他都不說話也不胡鬧,就像是抑鬱了一樣。
經過再三詢問,醫護人員才知道,那姑娘,割掉了小南的小弟弟,並將其放在自己的香囊裏。
這件事影響很大,不過她的家人出了足夠多的錢息事寧人。
她家裏的確很有錢,花再多的錢都可以,畢竟是自己生的。不過也無論如何都不想再看她,哪怕是自己生的。
那個女孩兒是自己的忠實讀者,王峰發行的沒一本實體書她都有買。
這次收到她的信,王峰覺得,應該給她一點點的希望,一點點重拾希望的勇氣。
即便他沒有,至少,也可以賦予別人。
精神病院都愛往郊區建,可能是那裏的地比較便宜吧,或者是比較清靜,適合靜養(但願如此)。
公交車不走小路,王峰問過了路之後,在附近的路邊下車了。
道路旁邊有一條小路,路是水泥路,不過很窄,也就是一輛車通行還有些危險的程度。
遠遠的,他可以看到山坡上有建築的角,應該就是那裏了。
隴川也是山區,山比較多,建在山上倒也是比較合理的。畢竟包下一座山,和買下一塊同等麵積的宅基地而言,顯然是前者更劃算。
小路蜿蜒,曲折漫長。
七拐八拐的,走了有十幾分鍾才算是看到了完整的建築。
那是一個帶有院落的組合式建築,遠遠的看,大門在中間,左側有一座兩層的建築,右邊是院牆,裏麵還還有三層兩層不等的建築。
這座康複中心麵積應該不小,遠距離目測應該也有七八千個平方,在同級別的康複中心以及療養院中算是比較大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