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聖明!”
姬衍全新的管理製度卻是不錯,上有內閣約束丞相,下有六部分散權利,妙計。
“咳咳,至於新任官吏....”
姬衍突然愣了一下,對啊,製度有了,好像沒人才啊...
這就很尷尬了。
現在自己手上能拿的出手的文臣,也就郭隗、孫乾還有投誠的李豐。
郭隗任左相、孫乾地方官,那麼中央...
李豐臥底身份不能暴『露』,這該如何是好?
姬衍突然覺得自己新政好像推行過早。
等等...我記得,公羊氏還有個郭圖?
那他人呢?
回頭得找魏忠賢調查一番,雖說貪財了些,但能力不錯,還是可以用來解一時之急了。
“咳...軍中設伍長、隊正、屯長、都尉、裨將、偏將、殿將、少將、中將、上將等。”
姬衍的軍中製度仿照現代,例如班長、排長、連長這樣的編製,但按照現在的格局,直接用班長、排長、連長太違和了,因此姬衍就自作主張的添加一些東西。
“一伍統六人,設伍長一人;一隊二十五人,分四伍,設隊正一人;一屯七十六人,分三隊,設屯長一人;一營統五百三十三人,麾下七屯,設都尉一人。”
“一部統三千二百人,分六營,主將一人為殿將。”
“殿將可擔任『蕩』寇將軍、昭德將軍、昭武將軍、建武將軍、揚武將軍、虎威將軍、平戎將軍、安遠將軍、破虜將軍等。”
“少將可擔任平東將軍、平西將軍、平南將軍、平北將軍、安東將軍、安南將軍、安北將軍、安西將軍等。”
“中將可擔任前將軍、後將軍、左將軍、右將軍、鎮北將軍、鎮南將軍、鎮西將軍、鎮東將軍等職位。”
“上將可擔任征東將軍、征西將軍、征南將軍、征北將軍等。”
“另設衛國大將軍、車騎大將軍、驃騎大將軍、輔國大將軍、鎮軍大將軍五職,非侯爵上將不可任也。”
姬衍直接開口,神情冷靜。
總而言之,殿將就是雜號將軍,可以統兵做一支小軍隊主將,少將便是四平、四安將軍,中將則為四方將軍、四鎮將軍,最後的上將官職最為權勢。
而裨將、偏將,說白了就是賬下湊數的將軍罷了。
“另設爵位,從上之下依次為:徹侯、封君、卿公、郡伯、縣夫五等,凡有功,皆封。”
姬衍懶得抄秦國的二十等軍功爵製度,直接把公、侯、伯、子、男五爵改了個名字。
地方推行郡縣製不變。
“擬召令,冊漁陽君姬樂皖為中將、任鎮西將軍,漁陽軍主將索超為少將、任平西將軍,勇毅軍主將張飛為少將、平東將軍,上穀新騎主將公孫瓚為少將、任平北將軍,禁軍統領許統為殿將、任建武將軍,漁陽軍副將穆弘為殿將、任昭武將軍,禁軍副統領鄒丹為偏將......”
姬衍直接來口,將軍中的職位依次冊封完畢。
“啟稟我王,漁陽軍加急軍報!”
正當姬衍猶豫怎麼找個借口推遲文臣的官職製度時,一名風塵仆仆地太監連滾帶爬地來到大殿,呈著玉帛。
“傳上來!”
魏忠賢小心謹慎地來到嗎太監身旁,拿過玉帛後仔細檢查了幾遍,確定無誤後恭敬地遞給了姬衍。
“啟奏我王,代兵方集,恐後尋後,將陳邊,我軍如何對?請王上裁。”
大體意思就是,代國這小子最近在哪兒大動兵馬,怕是不久後就要兵陳邊,我應該如何對待,請王上下令。
“令,漁陽各縣分兵,同三千趕赴前線,由索超調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