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國怎麼說?”
耶律德光充滿著希望地看著眼前的這個翻譯官,充滿了期待。
“嗯...燕國...燕國說,給...給我們八百把製式刀具...至於兵馬...燕國說...”翻譯官吞吞吐吐地說著,生怕耶律德光翻臉,“他們說...冬季,不宜出兵。”
“他們不出兵?”
耶律德光表情瞬間就扭曲了,他沒有想到他已經放下尊嚴要臣服燕國,燕國都不出兵。
難不成燕國真的這麼畏懼肅慎,不敢與之交鋒?
不...燕國不出兵,應該是與肅慎有盟約!
至於姬衍的那個冬季不宜動兵的借口,耶律德光是一百個不信的,他們草原上的民族冬夏不忌,那個戰勝了肅慎數次的燕國又怎麼可能畏懼寒冷。
耶律德光越想越生氣,他已經把思維代入了肅慎與燕國聯盟,共同攻伐契丹的劇情裏,不禁熱血湧動,想要攻城,弄死城內的這些燕軍。
但他強壓住心中的不適,拿上八百多柄製式刀具主,率軍離去。
三日之後,契丹離去的消息傳到了薊城,姬衍也沒有什麼特殊反應。
畢竟要是這些契丹人賴著不走姬衍也沒什麼法子,隻能暴力驅逐了。幸虧他們主動退去,不然燕國又要與契丹打上一仗了。
冬去春來,眨眼間冬季過去了,時間平平穩穩地度過了三個月的時間。
正所謂二月春風似剪刀,二月說是春季,依舊有些嚴寒,但燕國的眾臣也早就習慣了。
姬衍的王後,趙妍已經到了臨產期,距離產子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
燕王宮上上下下都開始準備,萬一趙妍誕下的是男孩兒,那麼不出意外,這位就是最接近下代燕王的人選了。
因此,宮中的準備自然要齊全。
預產期便預產期,這不關姬衍什麼事兒,姬衍還是投身在批閱奏折的洪流中無法自拔。
順道姬衍也聽了聽錦衣衛的報告,看看天下大勢如何,各個國家又有什麼動向。
這三個月,最大的事兒無疑是趙國巨鹿被攻破,薛世雄當場陣亡,司馬尚、虞允文逃離巨鹿,投奔宋國的事兒了。
現在在這世上,唯一承認趙國的也就隻剩下了在匈奴奮鬥的冉閔了。
據探子來報,冉閔也撐不了多久了...匈奴已經反應了過來,先騰出手來把這個肉中之刺給拔了,再去與蒙古決戰。
至於契丹那邊,姬衍感到十分的驚訝:耶律阿保機竟然還沒有敗亡,他一直遵守著遊擊戰的真諦,不停『騷』擾肅慎部隊,在某個落腳點登基為王,建立遼國。
當然,這個遼國目前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承認這個新興國家。
還有就是吳國、越國再起爭端,雙方陳兵邊境,不日之後就得開戰了。
再就是中原各地的見聞,又有誰當了那家那家的官啊,又是誰才疏學淺、不堪重用啊。
對於這種的消息,姬衍大多都是莞爾一笑,不做理會。
當姬衍看完密報,正準備處理公務之時,係統突然傳來了兩道聲音,讓姬衍驚愕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