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我軍已攻占沿途高地,清軍正朝著北方撤離。”
樂毅的親兵對著樂毅稟報道,他的臉上充滿了笑意。
此番我軍滅亡金國、大敗清國,可謂是戰功赫赫,回去後一定是會得到獎賞的,而我在戰場上也殺了兩個金人,按例我足足能領一金呢!有了這一金,我一定會娶上媳『婦』,讓我娘過上好日子!
親兵明麵上在稟告樂毅,心底裏卻在盤算著自己的小算盤。
這是全軍上下近二十萬士卒的心願,也是這個時代大部分士卒的心願。
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封侯拜將的雄心壯誌,他們隻想在戰場上殺幾個人,得了賞錢回到家中改善生活。
這是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是梟雄與英雄的時代,卻是百姓的苦難。
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
而唯一平定這一切的,隻有一個途徑。
那就是統一。
隻有一統天下,世無爭端,這才能讓百姓安居樂業,人民生活富裕。
但可惜,誰都想做一統天下、千秋萬代的王,誰都想讓自己流芳千古、威名永傳。
就連樂毅、韓信、李靖等將領也不例外。他們堅信燕國終將一統天下,成就萬世之基業。
而白起、王翦於秦國,陳慶之、裴元慶於魏國,吳起、項燕於楚國,秦瓊、孫臏於齊國等等也是抱著這樣的信念。
“傳令各軍,以安撫肅慎族民為主,不可擅殺百姓,違者罰二十金,官降一級!”樂毅嘴角中閃過一縷笑容,“令衛青將軍、李如鬆將軍部繼續追擊敵軍,不過不要過於深入。”
“諾!”
親兵收起了自己的心思,朝著樂毅行了軍禮後小步離去,傳告諸軍。
姬衍下達的命令,不可擅殺肅慎族民,就連奴隸、戰俘也不許殺。
現在諸侯爭霸,拚的是什麼?不就是兵力麼?
而兵力哪裏來?自然是從民眾裏出來的。
百姓越多,燕國的壓力越大,但他的機遇也同樣越大。
一方麵多了好幾十萬的百姓就多了好幾十萬張需要吃飯的嘴,姬衍隻能拿糧食出來。
另一方麵,有了如此多的百姓,姬衍又能拉出數萬弓馬熟練,無需訓練的騎兵。
這種事情,有利也有弊。但姬衍明顯不擔心弊端。
而樂毅對於擅殺肅慎族民的懲罰,看似輕鬆實則比斬首還難受。
二十金,相當於朝廷正常的一品大員四年的俸祿,他們這群士兵二十年的俸祿。
這些錢,足矣讓他們感到什麼叫生不如死。
有一句話叫貧窮比死亡更可怕。
比如作者,一個每天收藏新增不到二十,訂閱新增不過五百的撲街,果真是貧窮限製了想象力。
東北戰局,十分的明顯。
燕軍壓著清軍打,把清國按在地上一遍又一遍的摩擦。
另一旁的蒙古偶爾出來偷偷清國糧草、占占清國土地,其他時間一縷看戲。
鐵木真可不想在燕國士氣正盛的時候與燕國交手,因此蒙古就選擇了圍觀燕國暴打清國。
戰爭又進行了十天,樂毅有些感歎:清國的戰鬥力遠遠沒有金朝強大。
是啊,清朝曆史上除了開國那幾個,剩下的名將大多數都是漢人...而這些漢人這個時候並不在清國。
相比於猛將盡出的金國,清國實在是有些相形見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