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基本習慣了,重返校園的上課節奏,每天都覺得時間過得很快。
到了下課時間,果然看到鄭麗華老師正在班級門口外麵等著,見張鹿走來,便一手交給她,並且叮囑,回家後再打開來看。
張鹿接過文件袋,還挺重的,察覺到可能是書?
觸摸到還有一根長條狀的硬物……已了然。
便點點頭沒有拆開,跟老師致謝,並道別。
在張鹿的印象中,鄭麗華老師對自己並沒有特對的優待,而十幾年後偶爾路上遇見,也並沒有印象。
自己小時候就是那種,什麼都不突出的,而且不會給人留有太多印象的。
一般來說,老師隻會記住,學習成績特好的,或者特別搗蛋的!
張鹿回到家中便拆開檔案袋,上麵是一本王羲之的字帖,蘭亭序……
這是行書,而自己上輩子自練的硬筆字,最初就是行楷,後又練了行草,沒練好,久而久之就變成了自己的字體。也曾被誇讚過不俗,字如其人,看著大氣又狂放不羈。
裏麵還有一隻毛筆,看著,應該是有用過一段時間的,這是老師自己用過的筆!
上麵還用隸書刻著“麗華”兩字。
看筆身的木質還是挺不錯的,應該是專門定製的。
在看看自己隨便店裏買的幾塊錢的,一對比就立見區別。
張鹿一陣感恩,她沒有想到,自己隻是隨口客套的一問,便讓老師如此的重視。
既然這樣,那書法作品就用蘭亭序吧,一定不能讓她失望。
“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鬆。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後世的人常常用曹植的洛神賦來讚美此書法之美。
翻開蘭亭序字帖,再一次感歎,王羲之的書法,文而不華,質而不野,溫文爾雅。
張鹿輕輕的翻看,生怕一不小心,把字帖給翻爛……這個字帖看起來,已經是有一定的年頭了,結束比賽以後還是要還回去的。
對於從來沒有係統的學習過軟筆書法的張鹿來說,已經十分寶貴了。
自己的第一本書法字帖……
便開始研究著蘭亭序裏的內容,曾聽過有一個書法造詣還不錯的客戶曾提過當年王羲之亭序的背景的猜測,自己還是有一些印象,文章中也記錄了……
永和九年,這個王羲之啊,在蘭亭組織了一場PARTY聚會,到場的都是當時的名流大家,惠風和暢,飲酒作詩。
古人的玩樂跟後世也差不多,閑暇的時候,也是得聚會啊一起喝酒什麼的,隻不過他們大部分都是在擺文弄墨,一起欣賞一些名家書畫珍藏。
一時興起,看到好的,還會拿出自己的章來蓋一下,或者在書畫上留下自己的墨寶。
這其實跟後世人閑著沒事的時候喜歡刷微信點讚一樣,從古至今的休閑娛樂沒什麼變化,就是形式上的區別,如此說起來偶爾還感覺有點俗。
博物館裏經常看見展示的不少的書畫墨寶,都留有印章,題詞,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破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