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正連忙請來澗石,與他商議對策。澗石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我們三百兒郎,怕他們不成?”如此這般籌劃一通,眾鄉民聽得如癡如醉。他將鄉民分成幾隊,每隊選出一名壯實、果敢的漢子作為隊長,命令他們必須依計而行,若敢不遵,軍法處置。
向山林中猛撲過來的確實是唐兵,為首的卻不是王致君、戴保國,而是李納、趙勃、王升。王、戴被打得皮開肉綻,狼狽逃竄,半途遇上李納。李納將他們帶到軍營,又收集殘兵歸在一處,總計兵力五百有餘。王、戴將實情相告,懇求李納出麵報仇。李納果然應允,點動五百人馬突襲銘感莊,卻撲了個空。他揪住個百姓一打聽,才知三百鄉民躲進北麵山裏去了。
李納哪裏把三百烏合之眾放在眼裏?當即下令,去北麵山中圍剿賊兵。五百兵馬行至山下,樹林之中有一人鬼頭鬼腦向外窺探。趙勃冷笑一聲,一箭射出。隻聽得樹林下一聲慘叫,三五個身影向山上逃竄。
李納指揮軍馬殺入樹林之中,地上卻隻有那個中箭受傷的鄉民,其餘幾人早已逃得沒有蹤影。李納問他賊兵躲在何處,那人大為恚怒,叫罵不絕,被趙勃劈死在樹下。李納下令搜山。五百兵士齊頭並進,宛如在山林之中撒開一隻大網,誓欲將三百鄉民連根斬除。
半日過去,山勢變得陡峭,越往上越難找到立足之地,要想繼續行進更是難上加難。五百官兵連排往上已是絕不可能,李納再次下令:自己領著一百軍馬在此扼守,趙勃、王升各領二百軍士魚貫而上,見到賊兵格殺勿論。
趙勃在前、王升在後,領著四百軍士在崎嶇的山路上盤旋上升,猶如一條盤曲的長蛇,將高聳的山峰一層層纏裹。趙勃來到一處岩石下,見地上橫七豎八遺落一些被褥、鍋碗,不禁得意大笑,向兵士說道:“這夥亂民就在近旁,一會兒見著了,休要留情,能殺多少是多少!”
語聲才畢,頭頂響起轟鳴之聲。抬頭一看,原來有無數石塊落下,倏忽間已砸死官兵無數。趙勃大駭,鑽進石縫裏,倉皇保命。回頭看時,石塊如同冰雹一般漫天飛舞。自己帶上山的二百前隊紛紛退縮、互相踩踏,死傷無數。
王升此時已領著二百人來到山脊上,腳下是一片山崖。聽見前麵呼喝之聲不絕,正不知發生何事,身後的軍士卻騷動起來。回頭看時,那些兵士跟著了魔一般,接二連三墜下山崖。仔細一看,岩石側麵有鄉民埋伏,從山路下方伸出鐮刀、鋤頭,勾住官兵的腳,將他們拉扯下去。王升大怒,下令放箭,那一隊鄉民立即遁走,穿山渡林,倏忽不見,而官兵的箭矢徒然射殺了無數自己人。
兩仗過後,趙勃、王升的四百兵士隻剩三百。早有兵士報知李納,李納怒不可遏,下令繼續搜捕賊兵,捕斬敵酋者有重賞。趙勃、王升領命,仍是一隊在前一隊在後,繼續領兵前進。
前軍爬上一處土坡,眾兵士疲憊不堪,想坐地歇息。趙勃不依,急下號令,催促行軍。陡然,坡頂林草響動,一人一騎殺出,正是澗石。趙勃慌忙招架,卻早被他馬鞭抽到,跌下馬來。
澗石突襲得手,身後大隊鄉民旋即湧出,居高臨下、喊聲震天。未及交鋒,官兵先已嚇得腿軟。一霎時,兩軍短兵相接,官軍個個怯如雞犬,紛紛陳屍山前。澗石卻不戀戰,鳴哨收兵,眾鄉民聽得號令,紛紛遁入兩側山崖,不知何去何從。
趙勃大怒,盯緊澗石,縱馬急追。澗石一馬躍於險峰之上,回身撒出一道繩索,套住趙勃。趙勃墜馬,在陡坡上奮力翻滾,借勢騰出左手,抽出腰中匕首割斷繩索,才算保住性命,可是身上被撞出不少傷口。
王升聽見前隊有人呐喊,已知前方官軍不利,立即下令作好防備,唯恐又遭伏擊。山脊上警備良久,不見來敵,這才下令繼續前進。剛前行三五步,山路一側林木動搖,正是澗石躲避至此。
王升看得清楚,率兵追擊。澗石棄馬奔逃,身邊的鄉民衝後麵不住叫罵。王升大怒,策馬追趕,誰知山路險急、林木茂密,坐騎一腳踏空,跌落深澗,他抱住樹枝,撿回性命,可惜那匹戰馬衰落澗底,瞬時氣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