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退敵(丁)(1 / 2)

李納怒不可遏,卻又無言以對。澗石繼續說道:“依你的材質,尚且忝充軍職、在朝為郎,我雖不才,自當高你一級、勝你一籌。”澗石說話語氣雖然平淡如水,實則深仇大恨埋藏於心。但他清楚,李正己、李納父子勢力浩大,又有元載等人在朝中作保,自己唯有投到郭子儀麾下,將來立功封爵、在官場立足生根,方能有一線希望滅掉眼前仇敵。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他無論是報國還是報仇,都不應放棄眼前機會。

李納能被封為郎、將兵防秋,實在是因為李正己重賂元載、上下打點。元載視李納為親信,自然不願看到他遭人如此數落。待要發作,卻發現澗石辯才、膽識遠勝旁人,他礙於情麵,不能過於偏袒李納,於是說道:“選賢任能,門第、出身最為看重。生於世家大族,必然深明義理、心性純良;生於山鄉鄙野,必然窮斯濫也、劣性難製。此子乃是山賊之後,今日又是萍蹤相遇,焉能授信於他、委以軍職?”

郭子儀有意收澗石在麾下,說道:“宰相所言無差,然而今日之事有別。傅說本是築版之徒,樊噲本是屠狗之人,然而大賢虎變,功成當代、名垂後世。小友有勇有謀,乃是可造之才,若不收在軍中,實在可惜。”

元載心生不悅,說道:“傅說乃是往聖先賢,豈是庸俗之輩可比?樊噲生於亂世,而今國運昌隆、正當治世,郭令公卻要拿亂世打比方,是微臣糊塗了還是郭令公失言了呢?”郭子儀忙道:“老朽失言,老朽失言!”

元載因命李納清點殘餘兵士,仍有二十餘人。他轉身上馬,帶著自己的兵將長揖而去。

郭子儀目送元載離去,歎息一聲,扶起澗石,勸慰道:“今日在宰相麵前,老夫不敢自專,因此不敢答允你。朝廷選賢任能,須經宰相閱覽名冊,再經聖上禦筆批準。宰相這一關過不去,老夫也無權授你官職。”

澗石叩首道:“小可不求官職,但求跟隨郭令公,牽馬墜鐙以效愚忠。”郭子儀道:“老夫已不比當日。現已是風燭殘年,勢孤力弱,恐怕會耽誤你的前程。”澗石懇切道:“小可不求前程,但求編列行伍之間,為國殺敵建功。”

郭子儀見澗石如此決絕,不願堅辭,說道:“既如此,權且委屈你與我同行。今日收伏的三百精兵,交由你來統領。來日建得功勳,老夫再在聖上麵前保你,助你拜將封侯、光耀門楣!”

澗石感激不盡,連連作揖道謝。齊玉軑乃是高傲之人,適才熱心快腸相助澗石,是因他舍命報國、赤膽可嘉,現在卻見他為了謀得軍中一個小小的職位而磕頭作揖,不免心灰齒冷。他在一旁冷眼觀瞧,見澗石攙扶郭子儀移步上馬,意欲跟隨他同去陝中,心中更有些不悅,於是說道:“你要追隨郭令公未為不可。不如先進山神廟,看看還有何人在裏麵。”

話音剛落,破廟之中跑出兩個人來,歡呼雀躍、如逢至親,卻是昆侖奴和槐犁。槐犁見了齊玉軑,想喊師父,卻又吞進肚裏去。昆侖奴衝澗石微笑,卻走向侯希逸,欲將他請入廟內。侯希逸向郭子儀深深長揖,勸他及早啟程,嚴防遲則生變。

杜嶼蘅這才從破廟中走出,才到小院,早已認出澗石。她縱是性淡如水,經曆諸般波折,重新遇見自己芳心暗許的男子,也難以抑製心潮起伏。她想奔向他,撲入懷中抽泣,腳步卻凝滯下來,停在破院中央。不待澗石與她對視,她早將視線撇開,不叫別人看到她眼角的淚光。

澗石驀然轉身,看到了嶼蘅——如同幽穀裏瑟瑟發抖的蘭花,又似洄水間搖漾欲去的落英。他抑製不住自己的感情,蹚著地上死屍飛奔過來,一把將嶼蘅抱在懷裏,熱淚從臉頰淌下,浸濕她的香肩。嶼蘅的身子如同冰山一般,似在微微消融,卻又立即轉為寒冷徹骨——她發現,好幾對眼睛正在看著他們。

槐犁拍手道:“廟裏一對兒,廟外又一對兒,真不怕羞!”昆侖奴半帶微笑、半含淚水,說道:“偶耕是頭呆驢兒,他若能醒來,決計不敢這樣摟著侯小姐。”

侯希逸一聽,大覺逆耳,瞪了昆侖奴一眼。昆侖奴自毀失言,立即噤聲退避。好在郭子儀並不知侯希逸將女兒許配駱奉先、潞州嫁女又被攪得七零八落,因此並未察覺他二人的神情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