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蘭陵求學(1 / 2)

李思設下的連環計初見成效,蔣都令回府後,對李凝念念不忘。

蔣都令與許衷一樣也是好色之徒,可都令打聽到,李家這女兒已經許配給了許衷,隻能暗暗嫉妒許衷有豔福。

過了幾日,李思見都令這邊沒有動靜,她就替父親去了一趟都令府,請見蔣都令,送上公務文書。

“爹爹病了,長姐在家照顧,所以我來送文書。”李思躬身一拜,“都令見諒。”

“哦,好好照顧你爹吧。”蔣都令眼珠子一轉,咳嗽了兩聲,“你長姐近日可好?”

“有勞都令掛懷。”李思微笑應聲,“上次都令來過寒舍後,姐姐也時常提起都令。”

蔣都令眼前一亮,來了興致:“哦,她是怎麼提的?”

李思眸光微斂,言語間便把蔣都令捧上了天,毫不吝嗇用詞藻讚美都令,更是說出了“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時,日日與君好”的話來。

這是首唐詩,李思從小學到大學積累了曆朝曆代名家詩作,用起來也是自如。

蔣都令聽了這詩後,臉色大變,沒想到李家長女不但容貌絕色,這才華亦是出眾。更難得的是,這女子對他竟然是一見傾心,仰慕他的才德。

李思暗笑,這麼赤.裸直白的表白,想來蔣都令也是讀書人,應當聽得明白。她這些話,足以把蔣都令撩撥得神魂顛倒。

當然對付許衷那邊,李思也沒閑著,替長姐跑了趟許府,送上了一塊同心玉佩,假意與這位“準姐夫”修好關係,並表明長姐的心意。

許衷是個不學無術的粗人,她當然不能念詩什麼的,他也聽不明白。李思就直白說了一趴拉話,大致意思就是以前不情願是因為二人沒有感情基礎,但許衷乃是上蔡郡第一勇士,對姐姐如此慷慨大方,還許以正妻之位,全家人知他一定不會虧待了長姐,都很支持這門婚事。

“你小子現在說話可比以前好聽多了,哈哈哈。”許衷高興了,這阿諛奉承的話很中耳。

以前的李思天資聰慧,但不懂變通不知圓滑,性子太過剛毅。現在的李思,懂得如何達到目的,結果比過程重要。

翌日,蔣都令就找了個體恤下屬的理由來李家,卻見李家長女憂愁滿麵,淚眼闌珊。

蔣都令上前與李凝招呼,李凝卻避之不見。

李思告訴蔣都令,姐姐厭惡許衷,而許衷仗著家世逼迫長姐嫁給他,而長姐心裏真正仰慕的人是都令。

蔣都令這心境尤其變得沉重,對許衷心生不滿。李凝向都令哭訴將被許衷霸占,唯有一死了之,蔣都令十分憤怒,當即許諾李凝,絕不辜負她的情義。

一來二去,李思又從中在蔣都令與許衷之間周旋,使得二人互相猜忌,心生奪愛之怨恨。

最終蔣都令以官威逼迫許衷放棄這門婚事,而他又遂向李凝提了親。許衷成了上蔡郡最大的笑話,丟人又失了未過門的媳婦,悲憤大醉。

李思趁著許衷酒醉神誌不清,便說服他提刀前去都令府,殺了蔣都令。待許衷還未酒醒,已被都令府的衙役一擁而上的官刀給戳死了。

上蔡郡的百姓得知兩個禍害互相殘殺而死,暗暗竊喜,歡喜得手舞足蹈。

李儉一家的危機除去了,但置身於此事中的李凝也處於風口浪尖,飽受爭議。蔣都令和許衷的家人因此耿耿於懷,李凝決意出家平息他們心中憤憤。

“凝兒……”楊氏無奈深深歎了口氣,這件事李家無過,長女卻無辜受累。

“爹娘無憂,能脫離惡人之手,我已無憾,從今以後願潛心修道。”李凝淡淡道。

李儉夫婦感慨萬千,奈何他們手中無權無勢,唯有妥協。

李思目光深沉,在這個百家爭鳴的時代,道、名、兵、陰陽、農、雜等學派相繼出現,而法家尚未成熟。所以各國皆沒有完備健全的法律製度,也不注重法,天下治理混亂。

集法家之大成者是韓國公子韓非,他提出了影響深遠依法治國的主張和觀念,對國的政治、文化、道德方麵約束極強,對後世影響深遠。

如果這個世間也有完整法律,那麼善惡有報,他們全家以及這些百姓就不會遭受欺淩。

不知不覺間,李思心中有了個念頭,那就是法治天下。

李思在上蔡郡度過了平凡的一年,這兒的生活很悠閑,父親李儉俸祿不多,但養活一家子足矣。

上蔡郡的百姓們都很樸實,左鄰右舍對李思也很好,但大家的日子都過得清苦,能一日三餐衣食無憂就算是小康了。

李儉時而感歎,年少時期也曾想過有所作為,但意誌在平淡無奇的日子裏慢慢消磨,他也習慣了粗茶淡飯,與家人在一起的時光。

楊氏不讓李思學做飯養豬什麼的,家裏錢財不多,但她毫不吝嗇地買書簡給李思。擁有本尊記憶的李思,識得這些古代文字,也對古書記載充滿了興趣,尤其是與法有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