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孟玉這話,王仲滿臉懷疑地猛吞了一口口水:“還不會是像魏王和龍陽君那般吧?”
有關龍陽君這個豔名遠播的人物,李思在幾千年後也是聽了他不少故事,“龍陽之癖”便乃至於此。
龍陽君是魏安厘(xī)王的男寵,他們當是頭一對被記錄史書的男男,龍陽君風情美豔,無數佳人在他麵前皆顯失色。
“韓兄,應該和龍陽君不一樣吧。”李思冷眼瞪著孟玉,這話若是被韓非聽到了,必定不悅,哪個男人願意哪這種事兒打趣。
孟玉見李思冷聲質疑,也覺得私下說這種話不夠朋友,撓了撓頭發:“我,我也就是隨口鬧鬧,當不得真。”
“韓兄心懷大誌,不拘泥於兒女私情,以後這種話我們還是別說了。”王仲也附和著。
不一會兒,韓非回來了,興高采烈對他們道,方才荀卿找他說話,意思是三年舉辦一屆的百家諸子辯學大會將在桃李山莊舉行,逢秋節會來墨、道、名、兵等各家家弟子。
李思聽了這個消息,眼中大放光彩,那她便可以見識見識何為“百家爭鳴”,各個學派之間爭芳鬥豔必定精彩絕倫!
諸子百家學說在政治、文化等領域對後世影響深遠,李思的心願便是能吸收百家之精華,盡其所能地接納百家思想。
所以她並不熱衷於參與學派間激烈的爭辯,而是融合他們中的道理見底,自己才好有更深的理解和主張。
接下來荀卿要在眾學子中挑選六名儒家代表,以應戰別派學說之智者。
韓非自是在其中,荀卿又很快挑選出另四名傑出的弟子,剩下最後一個席位猶豫不決。
“夫子,非認為李思賢弟能當此任。”韓非舉薦了李思。
“李思年紀還小,學識尚淺,雖有點小聰明,恐不勝任。”師兄張蒼反對道。
在韓非來桃李山莊之前,張蒼大概就是荀卿最以為驕傲的弟子,能言善辯、博學多才,在曆法、算學方麵皆為精通。
但韓非來了之後,張蒼明顯感覺自己被荀老夫子冷落了,他跟了荀子兩年多,竟不及才來山莊不到三個月的韓非。
張蒼心裏是極為不服氣的,認為韓非是仗著韓國公子的身份,才力壓了他一頭,當然他更加看不順眼韓非那個名叫李思的室友。
韓非聽張蒼這麼一說,便謙遜道:“但聽夫子安排。”
荀卿捋了捋胡須,他非常喜歡李思的聰明,覺得應當給少年機會:“好,就李思吧。”
“唉。”隻聽張蒼頗為不滿地長長歎了口氣,會耍聰明的黃毛小兒也能因韓非的關係,得到荀卿如此看重。
於是翌日,荀卿將六位選中的學子召集過來囑咐。
李思年紀最小,主動與幾位師兄打招呼,到了張蒼這兒,張蒼冷眼瞥了瞥李思,不予理會。
原來他就是那個活了一百多歲的張蒼啊,李思心裏過了一遍:張蒼效忠於秦,做了禦史,後來又投靠了起義的劉邦,做了西漢丞相,以年齡熬過所有人,成為人生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