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來向李思這種家庭出身,想跟家人聯絡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她每年給家人送去竹簡信件,保得平安。
李思在桃李山莊求學三年,這三年的時間似乎夠長,但又似乎眨眼間就過去了。
在這三年間,韓非與李思居則同室,出則同車,不是親兄弟也勝似親兄弟,眾學子眼中妥妥的“死黨”。
隨著求學一日日過去,李思心境豁然開朗了許多,她在韓非身上學到了不亞於荀卿教給她的學識。
這日學期已滿,荀卿讓已長高個兒的童子叫來了韓非、李思,詢問他們的心得。
荀卿捋了捋白胡須,滿意地打量著他畢生最看重的兩位弟子,韓非乃天縱奇才,而李思聰慧無雙。
李思拜謝了荀卿三年孜孜不倦的教誨,表明心意,她將西行入秦。
荀卿不大喜歡秦國,但也沒有阻止李思,隻是提醒道:“如今秦國內政局勢複雜,你有心事秦,當先看清大局。”
“弟子謹記夫子提點。”李思明白夫子若有所指,秦相呂不韋的權力遠在秦王之上。
當然荀卿不用問韓非,也知韓非心意。
隻是李思言明入秦後,韓非凝眉不語。
荀卿讓童子倒了三杯酒,他飲酒一杯為兩位學子送行,祝他們心願達成。
韓非跪地而拜,向荀卿磕頭行了個大禮:“夫子之恩,非畢生不忘。”
李思見此,也跪地叩首,恭恭敬敬感謝荀卿的傾囊相授畢生之所學所悟。
此夜無月,快到夏天了,炎熱的空氣透著煩悶。
大概是韓非與李思在桃李山莊最後的相聚一夜。
韓非送了李思一柄絕佳的佩劍,做離別禮物。這兩年來,韓非見李思總是頗有閑情地拿著她的木劍,揮舞劍譜上的劍法,早就有心送她劍。
隻是韓非派人尋遍鑄劍名師,耗時耗力打造費了一番功夫,所以現在才出手相贈。
當李思將寶劍從精致的劍鞘中拔出時,即便是微弱的燭光,光線很暗,未試鋒芒,仍舊感受得到劍氣之銳利,劍光之奪目。
“韓兄的心意,李思此生難報。”李思垂眸,內心如潮水般翻湧著。
大概這天底下,除了自己的親人,再難找到如此摯友,待她心誠如此。
“你說這樣的話,便是生疏了。你於我韓非之不在於物,而在於心。”韓非肅然道。
是李思教會了他,即便是終日不得誌也該瀟灑舒服地活在世上。人活一輩子,於國於己都當無愧於心。
“這劍贈予賢弟,還沒有名字。”韓非輕笑。
“此劍乃韓兄所贈,勿敢忘此份情誼,就叫‘思非’吧。”李思一時間也不知該取個什麼名字,想來這麼一湊合,聽著也還不錯。
“好。”韓非眼角含笑,依舊是這麼溫情地應了一聲。
李思心癢難耐,拿著這把佩劍就去門外院子裏揮舞。
韓非走出來,柔聲道:“天太黑了,別舞劍,那劍很鋒利,小心傷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