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終章(2 / 3)

兩人坐了一回,眼見將到晌午時候,陸誠勇留客用飯。

因陸誠勇腿疾未愈,不能飲酒,二人隻吃了頓便飯就罷了。

飯畢,陸誠勇便命家人將那起匪徒捆綁了,交予賀好古。

賀好古來時,另帶了一支人馬,當即收押,進城而去。

陸誠勇橫豎是朝廷敕封的武將,京郊之地竟有山匪上門打劫朝廷命官,此事自是驚動朝廷,上下一片嘩然。

那起山匪自進了監,料知不能幸免,還未過了熱堂,便已各自搶先招供。

賀好古領兵巡查,不日又於一山坳將那夜逃竄的匪首擒獲,一並送交官府。

那審案的官員看了供狀,見竟是陸誠勇之父勾結匪徒之禍,倒不好判理。賀好古受陸誠勇之托,密密叮囑了一番。書記官員便將供詞改作陸父為奸人哄騙之故。這案子清晰明了,審判亦快,匪首按法斬首棄市,其餘從眾收監流放從軍不等。

那與陸煥成做引薦人的潑皮,被當庭杖打了四十餘棒,歸家不上兩日便一命嗚呼。

案子雖已判決,但做父親的竟勾結匪徒打劫兒子媳婦,當真驚世駭俗,惹得朝野一片議論。陸誠勇因行走不便,更托人將先前分家一事訴至朝堂。那官員心覺荒唐,又是朝廷命官的家事,不敢擅自裁決,上書至龍庭。

此事傳至大內,倒也被狠嚼了一通,當今皇帝是個赤誠孝子,見了這等故事,頗有幾分惱怒陸誠勇夫婦二人。倒是太後通情,說道:“子雖不當,父過更甚。事已至此,合不如散。”幾句話說改了皇帝心意,隻著令官員了斷此事。

這為官之輩,皆是心有七竅之人,揣摩上意,斷定了陸家分家官司,且言明兩房各自為生,再不得相互打攪。若然有違,依律懲處雲雲。

那陸煥成自歸家去,得知此事不好,正自驚魂不定,又聽聞那與他引見的朋友被官府拿去,幾乎當堂杖殺,更被嚇得魂飛魄散。好容易得知山匪官司並未追究於他,正要再度謀劃,卻又接了官府下的裁斷。陸家合家雖滿心怨懟,憤憤不已,卻因他合家上下皆是欺軟怕硬之徒,沒了倚仗,更不敢冒犯,倒也彼此安寧了。

夏春朝在家中得聞此事,雖不盡合乎心意,因知曉公婆一家子的脾性,卻也鬆了口氣,就此丟開了手。

自此,陸誠勇便常住於鄉下妻家,同他父母常年再無往來。逢年過節,陸煥成兩口還借年節事宜,打發了家人前來親近,卻也不得個待見。時日略久,陸煥成同柳氏見沒了指望,便也斷了往來。

到了這年年底,京中一場大雪,陸賈氏出門上香,不防吃了幾口冷風,歸家便大病一場。她已是上了年紀,身體日漸衰頹。陸家自夏春朝離去,無人整治家務,家業早已荒疏不堪。陸煥成亦不是什麼盡孝之人,陸賈氏患病,下人皆耍奸躲懶,護理不周,苟延殘喘至隔年開春,便就撒手人寰。

祖母病逝,卻是大事,陸誠勇同夏春朝不得不歸家奔喪。

回至家中,眼見家業荒頹,二人也不曾說些什麼。

柳氏見兒子媳婦歸來,隻當來了靠山,望著兒子哭訴了半日,又將夏春朝拉至內室,拉著手哭哭啼啼,直訴淒苦並懊悔之情。

夏春朝言道:“我曉得婆婆厭我,我又何必回來討這個憎嫌?相公已將朝廷的賞賜盡數留在這裏,婆婆好生打理著,也就夠餘生盤纏了。我倒勸婆婆一句話,往後還是自家頂立起來,凡事多個盤算,別總耳根子軟。這日子倒也還長,還有個姨娘在那裏,往後可要怎麼好呢?”言罷,更不多說,甩手出門去了。

待陸賈氏靈柩出殯,夫妻二人再度歸家,彼此並無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