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聚賢閣(1 / 2)

聚賢閣,是達官貴人宴請貴賓,大擺宴席的包廂,汪員外這回為了李維卻是開了先河,讓李維也做了一回達官貴人,體驗一下富紳的待遇!

李維登上三樓便開始仰觀俯察起來,三樓果然是:雕簷映日,畫棟飛雲,瓊樓玉宇,極盡奢華,腳下地板上鋪著色調柔錦織緞繡的波斯地毯,走廊兩邊布置了各式各樣的盆景,牆上掛的都是名家畫作,仿佛進入文人墨客的書房一般,讓人生出一種古意,升起一縷煙雲的感覺。

站在一旁的汪元道也不催促,這裏的布置打扮也是花了一番心思的。文人愛好風雅之物,喜歡吟詩作賦,喜歡撫琴作畫。這裏的書畫便是他花了大代價購置過來的,為的就是吸引楚州的文人墨客,達官貴人前來欣賞。再加上這裏位居三樓,客人可以登高望遠,吟詩作賦,算得上是聚賢的絕佳場所。也確實吸引了無數的文人墨客、達官貴人前來一探究竟。

興致勃勃的李維突然在一幅墨寶麵前駐足。這是一幅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祭侄文稿》。

汪元道見李維起來興趣,便介紹道:“此乃顏真卿的墨寶,也是我花了一千多兩紋銀才求來了的。顏真卿乃是唐代書法大家,此人用筆渾厚強勁,善用中鋒筆法,饒有筋骨,亦有鋒芒,大氣磅礴,多力筋骨,行書遒勁鬱勃。正因這種風格體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並與他高尚的人格相契合,堪稱絕世佳作,也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說道最後汪元道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

李維關心的不是顏真卿的墨寶,而是想起了自己父親的書房也有一幅,不過那是贗品。雖是贗品卻也清朝的大書法家臨摹的作品,被父親視如珍寶,經常拿出來臨摹。記得小時候自己和哥哥貪玩,不小心碰翻了父親的硯台,滴了幾滴墨水在上麵,被父親狠狠湊了一頓,並且罰跪了半天,讓自己記憶猶新。現在時過境遷,就是想讓父親揍一頓也沒機會了,想到這裏李維也是唏噓不已。

見李維突然變得傷感,汪員外趕緊上前安慰道:“賢弟果然是性情中人,這幅字畫凡事看過的文豪莫不悲傷萬分,更有甚者痛哭流涕......”

《祭侄文稿》是顏真卿為祭奠就義於安史之亂的侄子顏季明所作。安祿山謀反,平原太守顏真卿聯絡其從兄常山太守顏杲卿,起兵討伐叛軍。次年正月,叛軍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顏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並先後遇害,顏氏一門被害30餘口。

所以汪元道以為李維和眾人也一樣,也是看了這幅字畫而傷心欲絕。

汪元道怕李維會深陷進去,便趕緊勸解道:“賢弟,莫要傷心了。走吧,酒席已備好,入座吧。”

李維這才點點頭,跟隨汪元道來到了包廂。

聚賢閣設有梅蘭竹菊四個包廂,每個包廂根據梅蘭竹菊的特色,也是分為四種不同的風格。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為高潔誌士;蘭:空穀幽放,孤芳自賞,香雅怡情,是為世上賢達;竹:篩風弄月,瀟灑一生,清雅澹泊,是為謙謙君子;菊:淩霜飄逸,特立獨行,不趨炎勢,是為世外隱士。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高風亮節的有誌之士,還是文豪墨客,江湖狹義之士,在這裏都可以對號入座!

汪元道將李維引進了“菊”廳,估計是把他定位江湖隱士,世外高人一類。

一進門便有一股香氣撲麵而來,外麵寒風凜冽,屋裏卻是溫暖如春。屋裏炭盆裏的琥珀木烤的通紅,香氣彌漫整個房間。金絲楠木製成的八仙桌上早已備好了各色菜肴:一品熊掌、家常海參、幹燒魚翅、孔雀開屏、攜紗望月、山水芙蓉,一道道菜色香味俱佳,讓人瞧了食指大動。

另有早已等候多時的四位身材窈窕,生的嬌容月貌的少女,分別服侍李維和汪元道入座,並幫李維脫去皮襖,疊好放在一邊。

酒是上好的女兒紅,悠然神往的李維此時此刻早已忘記一切煩惱事,一心隻想美女佳肴,醉死方休......

雖是家宴,卻隻有李維和汪元道兩人,在四位美女的“照顧”下,兩人觥籌交錯、推杯換盞,你來我往,好不自在,兩人隻差喝交杯酒,送入洞房了。

酒過三巡,似醉非醉的汪元道推心置腹道:“以賢弟博學多才的能力,將來必定能出將入相,飛黃騰達,到時可不要忘了哥哥,得幫哥哥一把。”

不勝酒力的李維此時也是眼餳耳熱,聽到汪元道的話語不禁莞爾:“大哥太瞧得起兄弟我了,未來怎樣,我自己還沒頭緒呢,先謝過大哥吉言,不過聽大哥的意思,貌似有什麼難言之隱?”李維也是聽出了汪元道的畫外音。

汪元道歎了一口氣道:“賢弟,你別看哥哥我,錦衣玉食,光彩照人,實則如履薄冰,苦不堪言。”

李維微微一怔,好奇道:“這是為何,大哥家財萬貫,並且這太和樓可是山陽縣數一數二的酒樓,怎麼會苦不堪言?”

“就是因為這座酒樓,才讓大哥我坐立不安!”

“我明白了,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不錯,賢弟高明,一針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