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拜師(1 / 3)

一進屋,季東明便微笑著對李維說道:“剛剛老夫在客廳見唐鬆氣色稍有發暗,眼圈有些發黑,再看他心情愉悅,怕是昨晚已經行人道了吧。”

李維微笑著點點頭道:“不錯,今日也是特地過來道賀的,至於他能否傳下香火也要看他的機緣了。”

季東明微笑道:“看來賢侄的針法要比伯父高上幾籌不止啊。真是後生可畏啊。”

李維謙虛道:“伯父謬讚了,華夏歧黃之術博大精深,針灸也是如此,隻是剛好治療唐鬆的病,侄兒擅長而已。”李維的不驕不躁的品性,引得季東明很是讚賞。

季東明回過頭對著李泰說道:“賢弟這是得了一個好兒子啊,賢侄虛懷若穀、韜光養晦堪稱年輕人的楷模,不錯不錯。”季東明微笑著捋了捋胡須。

李泰也笑道:“哈哈,能得到大哥的讚賞,也算犬子的造化,做父母的自然也跟著沾光了。”李泰看自己的兒子能得到神醫季東明的讚賞,也是激動萬分。

“賢弟也莫要謙虛了,大哥今日來一是為賢弟喬遷祝賀,二來便是想聽聽賢侄的想法。”季東明一臉期待的看這李維。

李維見季東明聊到了正題,也不在扭捏道:“既然伯父想知道,侄兒就實話實說吧,侄兒本來也打算開一家診所,幫助那些患有隱疾的患者恢複人道,也算是為他們能傳宗接代獻一份力。當然也隻限於此,其他疾厄,不再過問。後來聽了伯父的一番話,侄兒幡然醒悟,覺得醫者不得瞻前顧後,慮吉凶,護措身命。也不該問其貴賤貧富,怨親善友,隻要是疾厄來求救者一律平等,幫他們解除困厄。”

一開始李維覺得治療隱疾很能讓自己名聲大振,也能財源滾滾,畢竟這是一個男權的社會,不能人道卻是男權的噩夢。

季東明見李維能明事理,不再瞻前顧後隻考慮個人名譽,甚為感動,握住李維的雙手道:“賢侄通儒達識,聰穎明智,定能成為大宋的棟梁之才。”

見季東明如此激動,李維微笑道:“伯父太看得起侄兒了,成為棟梁之才還尤為過早。賢侄今日有一事相求,還望伯父答應。”

李維和父親點頭示意了一下,便撩起衣袍,起身跪拜道:“師傅在上,懇請伯父收侄兒為徒,侄兒真心納入師傅門下。侄兒定當謹遵師傅教誨,將濟世堂發揚光大,解救世人疾厄困苦,完成師傅的宏願。”說完便“咚咚咚”磕了三個響頭。

昨天夜裏李維便和自己的父母商量一下關於季東明的請求。其實從小母親劉氏就打算將李維送到季東明那邊拜師學醫。隻可惜,李維對此並不熱衷,相反隻對四書五經更感興趣,按他的話說:“將來要做個狀元郎,當大官,造福黎民百姓。”

劉氏如何勸解也不聽,李維甚至用絕食來明誌。再後來季東明便收了伊賢為徒了。李維父母隻好就此作罷!

這次李維主動提出,倒讓父母吃驚不已。畢竟性格如此倔強的李維,現在反而放棄最初的夢想,甘願去濟世堂做個小小的學徒工。母親也提出疑問,季伯父是讓你去濟世堂當個坐堂大夫,為何卻要反其道而行之,要從徒弟做起?

按李維的意思是,自己畢竟年輕,夠不得坐堂大夫的資格。就算做了,也不會有人敢找自己看病,到時反而徒增季伯父的困擾。再說了自己本身就學藝不精,歧黃之術博大精深,活到老學到了。季伯父本身就是德高望重的名醫,若能拜得季伯父為師,能使自己的醫術更加得精湛。

對於李維的想法,夫妻二人交口稱讚。對於李維已不再像以前那般任性,好高騖遠。現在反而變得明事理,乖巧伶俐,扇枕溫襲,讓母親尤為高興。終於讓她感覺到李維長大了,便的成熟了,不再是那個整天讓自己提心吊膽的小屁孩了。

對於李維突然的跪拜,到讓季東明驚詫不已,連忙上前攙扶道:“賢侄,這是何故,伯父我當不得你師傅,單憑賢侄爐火純青的針法,伯父都要甘拜下風,如何能成為你的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