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惠仁堂(1 / 2)

李維一路閑逛,出了通濟街來到西門大街上,往東走一點便看見了一家大門麵的藥鋪“惠仁堂”。

惠仁堂大藥房算是山陽縣最大的藥房了,名氣雖不如樸恩泰的“回春堂”和季東明的“濟世堂”,但是惠仁堂專門擅長診斷婦科、兒科,因此惠仁堂的生意相比於濟世堂不算差,甚至猶有過之!而且惠仁堂的善大夫的名氣也不比濟世堂的季神醫差!

山陽縣惠仁堂的規模在楚州都算是首屈一指!在整個楚州都比較有名氣,在其他幾個縣城都有門店,甚至在建康府、揚州、鎮江,以及蘇州,京城臨安等都有其分號,傳說惠仁堂的幕後老板是太醫院的某位禦醫。

惠仁堂之所以能開這麼多分號,全是因為此禦醫的手腕通天,很多地方官都買他的帳。雖然遠在山陽縣的惠仁堂,本地的鄧知縣也會照拂一二。再加上從太醫院流傳出來的幾個秘方,在民間廣為流傳,尤其是治療婦科、兒科的幾個方子更是吸納了一大批的“忠實”患者。

李維打量著眼前這家藥鋪,果真是豪派大氣。七開間六開門,門頭上方一快偌大的黑底金子牌匾高高掛,三個鬥大的燙金色的鎏金大字“惠仁堂”顯得格外的耀眼。

門店兩旁各豎立著一塊牌匾,左手“取百草精華”,右手“救黎明百姓”。兩邊都掛著魚符,中間掛著一排貼金紅紗燈籠,顯得朝氣勃勃。

李維進去一看,裏麵更是富麗堂皇,搞得和酒樓一般。藥鋪分為上下兩層,為“前店後廠”式格局,店鋪兩旁各自有一排藥櫃,裏麵各有三個夥計,中間大堂設有兩排紅木座椅,專供患者等候。樓上一圈也都是藥櫃,堪稱是中藥大藥庫了。

頭頂一圈紅木柵欄都刻著各式各樣的神獸,微妙微翹。樓底下最裏麵則是供著一幅巨畫,不是別人正是藥王孫思邈。畫像的兩邊掛著兩排對聯:藥物素有靈,苦無奇方醫俗病;王侯高不任,獨操仁術救人危。鐵杆銅條聳碧霄,千年不朽;鉛燒汞煉點丹藥,一匕回春。

古代的藥鋪內,一般都設神位供奉藥王神,北方藥商多奉東漢人邳彤為藥王神,南方藥商供奉的藥王神是唐代的醫學家孫思邈。

邳彤,信都(今河北安國)人,能文善武,邳彤原是東漢開國元勳,精通醫術,常為百姓治病,死後葬於安國。光武帝劉秀手下雲台二十八將之一。邳彤死後葬在祁州(今安國)南關,修造“邳王廟”作為祭所。北宋太平興國年間(公元976年-984年)祁州建立“藥王廟”,清朝時體仁閣大學士劉墉又特為“藥王廟”書匾。

濟世堂的季大夫很崇拜藥王孫思邈,但是卻沒有在藥鋪供他的畫像。在他看來,藥王是要永遠記在心裏,而不是有如形式一樣供著。

此時還沒臨近晌午,但是裏麵已經來了不少的患者,大多數都是一些婦女和孩童。櫃台的兩邊都有一個四方桌,每個桌子都有一個坐堂大夫在會診。中間的座椅上坐滿了人,旁邊還有不少婦女抱著小孩站著排隊。真可謂“生意興榮”、“財源廣進”。

李維感歎道:“果真是店鋪越大,生意越好啊。”說完便自覺失言,不過幸好聲音不大,沒有人聽見,否則被患者聽到就要過來罵街了。

看見李維進來,裏麵一個機靈的小夥計走上前來問道:“這位先生是看病呢,還是抓藥啊?若是看病就在這裏排隊等候,若是抓藥就隨小的過來。”

李維打量著這位駕輕就熟的夥計,年紀不大,約莫十四五歲的年紀。身穿灰衣灰袍,頭戴灰色襆頭,一副很精明能幹的模樣,細細的眼睛,感覺一眯眼就很難發現眼睛的存在,若是在夜晚還有點瘮得慌。

見李維打量著自己,這位小夥計也打量著李維,突然“哦”的一聲興奮道:“你就是濟世堂的那位華佗轉世的李神醫?”

李維見他認出了自己也有些詫異,想不到現在自己的名氣如此聲名遠播?不就是一副四逆湯的湯藥麼!伸手不打笑臉人,李維也微笑道:“小哥認識在下?”

“那是自然,現在你可是咱們山陽縣的傳奇大夫,昨日我就在現場看著你來著。見你威風凜凜,端出那含有10兩附子的神奇湯藥給那垂死的病人服下,沒過多久那人就神奇般的活了過來,簡直是讓我們大開眼界,真可謂......”

李維也不知道這位小夥計念過書沒有,說話一套一套的,用了許多的誇張詞語來稱讚自己,聽的連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李維沒想到自己居然被他們傳的如此的不切實際,還威風凜凜,我又不是武鬆在景陽岡吊打猛虎,如何威風凜凜?

李維趕緊阻止道:“那個,小哥不知你們掌櫃的可在?”

小夥計此時就像一位說書先生,猶如竹筒倒豆子一般劈裏啪啦,被李維的一聲打斷了,才收起那回味無窮的模樣,有點不情願道:“我們掌櫃的正在後堂用餐,我去幫您通報一聲!”

李維微笑道:“那就有勞小哥跑一趟了。”

小夥計走路猶如小孩一般,蹦蹦跳跳的往後麵跑去,李維隨後便打量著櫃台後麵的藥櫃,這裏的藥櫃木材居然全部是用名貴的愈瘡木打造的。

愈瘡木產於河北、河南、陝西、甘肅及四川等一帶,海拔最低1000,最高不超過2000。據說愈瘡木100年僅能達直徑25公分,故又被稱之為“生命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