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手不打笑臉人,彭雲裝模作樣的客氣道:“袁老板客氣了,在下今日邀請了好友一同登船遊賞,還請袁老板行個方便。”彭雲說完便掃了一眼正在排隊等候的眾人。
精明的袁老板此刻哪還能不懂彭雲的意思?趕緊吩咐幾位夥計道:“來啊,你們幾個將這艘最好的畫舫船靠岸。”
李維一聽不禁搖了搖頭,心道:“背後有關係,有後台就是牛逼,你別看縣尉官小,在山陽縣這一畝三分地說話就是好使。”
此時湖中頓時來了一艏雙層的畫舫船,隻見此船飛簷翹角、玲瓏精致的四角亭子逐漸成形,赫然立於船頭,船柱上的浮雕一層扣著一層,層層錯落有致,栩栩如生。
遊船並不大,長約12米、寬4米,整條船弧線優美、高高翹起的船尾,整體看起來堪稱一件藝術品。船尾的雕花欄杆與船艙、船頭的雕刻遙相呼應,船身四周貼著浮雕祥雲,給整條船增添了富貴、華麗的氣質。
中國造船曆史悠久,遠在兩千年前的漢代,中國古代造船就達到了第一個高峰期,而且曾遠航至南洋。發展到了宋代,使得造船業在技術與製造量上又登上一個新的高峰,造船工藝有了巨大進步,出現了很多造船業中心,反映了當時經濟的巨大增長和科學技術的重大突破。特別是海船的質量已達到領先於世界的高水平,為推動當時的經濟發展和商品貿易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南宋時的大海船可載重幾萬石(一石約合現在的110斤,2萬石就達千噸級以上),深闊各幾十丈。周去非《嶺外代答》說,渡南海航行的海船,舵長數丈,一船載幾百人,積一年糧食,還能在船上養豬和釀酒。這種巨型的海舶在當時世界上是罕見的。而且南宋時出現的具有優良水密艙結構的商船,即使從現代船舶的設計理論角度來評價,它的性能及工藝水平都是無可挑剔的。
正由於宋代造船業的發展和航海技術領先於世界,所以中外商人所乘用的海船很多是“宋朝製造”。“中國船”運載量大、穩定性強、安全可靠、航速也很快,阿拉伯人、波斯人等都願乘坐中國大海舶。而在唐朝時中外商人僧侶還多乘外國“蕃舶”。
北宋建都開封,每年需要大量漕船載運東南的糧食等貨物。所以宋代在很多地方設立了造船場,特別是東南沿海的廣州、泉州、明州、溫州以及杭州等地都形成了製造海船的重要基地,不但有官方的造船場,也有很多民間的造船場。宋太宗至道末(997),各州歲造船三千三百三十七隻。
官營作坊打造戰船、漕船等,民營作坊打造商船、遊船。江浙一帶都已成為造船業的中心。福建沿海四個州軍都生產海船,海船質量居全國首位。
而江南最大的船場便是揚州的謝氏遠航船場。遠航船場不僅和官府合作製造戰船、漕運船、座船(官員客船)、馬船(運兵船),還造有民用的商船、遊船、還有奢華的畫舫船。
而袁老板的娘舅便是謝家人,雖然隻是謝家的旁支,但在遠航船場也是有一定分量的人物。此人利用職務便捷,以低價賣給了自己的外甥十幾艏大小不一的遊船。其中有兩艏乃是這十幾艏當中最大最豪華的畫舫船,李維他們登的便是其中之一。
謝家造的船隻不僅船體更巍峨高大,結構更堅固合理,行船工具更趨完善,而且裝修更為華美。謝家的船隻船頭小,尖底呈V字形,便於破浪前進;身扁寬,體高大,吃水深,受到橫向狂風襲擊仍很穩定;同時,結構堅固,船體有密封隔艙,加強了安全性。
底板和舷側板分別采用兩重或三重大板結構,船上多檣多帆,便於使用多麵風。大船上又都設有小船,遇到緊急情況可以救生、搶險。每隻船上都有大小兩個錨,行船中也有探水設備。南宋三大造船場之中最有名便是謝家的遠航船場。
袁老板客客氣氣的招呼李維5人安穩上船,叫來最好的舵手以及幾個水性較好的船工來護衛李維等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