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縣按人口多少分為赤縣(京城內,好比現在直轄市下麵的區),畿縣(京城外,好比現在直轄市下麵的縣),望縣(四千戶以上),緊縣(三千戶以上),上縣(二千戶以上),中縣(千戶以上),中下縣(千戶到五百戶),下縣(五百戶以下)。從轄地大小上來看,同現在的縣差不多(宋史地理誌,宣和四年,全國共有1234個縣,基本數量上與現在相應行政區域的縣數相當)。查宋史,赤縣知縣為正七品,另外畿縣知縣為正八品,其餘知縣均為從八品。
山陽縣曆代以來都屬於楚州首縣,人口都在四千戶以上實屬於望縣,山陽縣的知縣屬於從八品。知縣的助手有縣丞、主簿等。縣丞協助知縣管理縣政;主簿管理全縣的糧稅、戶籍等。
而本地縣尉乃是正九品。職責乃是負責一縣的治安和抓捕盜賊的工作,級別在知縣、縣丞之下。大致相當於今天的縣公安局局長。如今在任的山陽縣縣尉大人便是彭再祥。
李維緩緩的走在大街,嘴角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不是因為今日掙得如此多的銀兩發笑;也不是因為受邀前往聚賢閣參加縣尉大人的酒席。而是因為崔語琴的反應讓他興奮不已。
回到房間的李維,忐忑不已,生怕崔語琴覺得自己太過狹隘,沒有魄力,連一封小小的書信都要吃醋,一點男子氣概都沒有。同時也對自己的行為鄙視不已。平時是如何的天資聰慧、伶牙俐齒,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可關鍵時刻竟然因為一封小小的書信變得如此不堪。
誰知崔語琴特地來到李維房間,丟下書信隻是露出一絲狡黠的微笑後便離開了,這一反常行為把李維都整懵了。後來反應過來的他激動的嚎叫了起來,這是崔語琴在向自己釋放信號。為了打消自己的疑慮,特地將書信丟給自己,就是證明她不在乎此書信。
李維激動之餘認真的讀了一遍文天祥的書信,隻可惜全是繁體字,害的李維看了半天才明白大概意思:崔姑娘,那日一見便讓在下永世難忘,你那一顰一笑都是如此的迷人,已經深深的駐紮在了在下的心房。本欲擇日與姑娘繼續吟詩作賦,奈何家中父親仙逝,不得不回家中守孝。待三年之後,在下定然去尋找姑娘,若是姑娘也對在下一見傾心,定要為在下守候這三年......
這是李維翻譯過來的意思,具體的文筆得需要采訪李維了。畢竟文天祥乃是才華橫溢的狀元郎,當然是筆走龍蛇,花團錦簇,妙筆生花。
但是不管如何,李維也是知曉了文天祥的心思。心道:“看來狀元郎對崔語琴誌在必得呀,隻可惜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啊,到最後還是自己才高一籌,語琴已經對自己產生了情愫,何況自己又是近水樓台。嘿嘿......”想到這裏的李維不得不致歉道:“文兄啊,文兄,你就好生在家守孝吧,崔姑娘就不饒您費心了,由在下照顧即可,你就放心吧。”
李維這才收了書信。雖然是縣尉大人宴請自己,但是總不能讓大人等候吧?總歸要先行一步到達聚賢閣才行。於是李維精心打扮了一下便出門了。
此時天幕已經遮下,嚴冬的夜晚,幾顆赤裸的星星可憐巴巴地挨著凍,不停的在寒空中搖晃,仿佛冷得顫抖,幾乎能聽見它們牙齒打顫的聲音。
而夜空下的太和樓卻是燈燭熒煌,上下相照,璀璨無比。整棟樓已經被猶如繁星一般的燈籠鑲嵌的密不透風。
李維立於樓下抬頭一看隻見無數胭脂粉黛聚於主廊簷麵上,以待酒客呼喚,望之宛如神仙一般。李維心中不由冷笑,沒想到古代也懂得如此招攬生意,真是無所不用其極。
李維一進門就被眼尖的李四瞧見了,趕緊上前迎接,一直將李維請到了三樓聚賢閣。李維一問之下才知曉彭縣尉是在“蘭”廳擺下宴席。
此刻彭縣尉還未到來,李維便在閣樓之上眺望遠方,夜幕下的山陽縣也是別具風格。星星點點的燈火在黑夜之中猶如燭火一般,給迷惘的人指引方向。
李維知曉這些星星點點的燈火乃是山陽縣有錢有權的大戶人家。一般的窮苦百姓家中隻會點一盞微弱的油燈,站在戶外是幾乎看不見亮光的。
風景雖好,但是耐不住風寒,站在高處的李維被刺骨的寒風凍得有些瑟瑟發抖,趕緊跑回宴會廳。室內室外的溫差之大,猶如天壤之別,室外寒風刺骨,室內卻是溫暖如春。李維又想起了那句詩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