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人點了點頭道:“沒錯,有此奸佞當道,聖上自然會被蒙在鼓裏,很難知曉此事。就算知道,頂多責罰幾句罷了,誰讓他甚得聖上恩寵呢!”
司戶參軍王大人說道:“閻、馬、丁、董,禍亂朝綱!大宋已經被這幾人搞得烏煙瘴氣。四人恃寵亂政,結黨營私,排除異己,陷害忠良。已經沒多少敢於覲見的正義之士了!”
正當幾人沉默之時,李維突然開口道:“各位大人,學生很好奇,難道朝中大臣皆是四人陣營的?聖上也不會任由四人恣意妄為吧?”
李維說的很隱晦,一般皇帝不需要有多少治國的本事,就算有也不會一一去管問,天下之事何其之多,就算你想管,也管不來!聰明的皇帝隻需要善於帝王之術就夠了。
所謂帝王之術就是平衡之術,曆史上最會玩帝王之術的要數漢武帝了。此人從小就會玩,利用平衡把那些個權臣一個個鏟除,加強自己的統治。他叔叔為什麼能活那麼久,不是漢武帝因為自己母親就不能動他,而是完全把他當成了棋子,先是分權,然後幹掉竇氏一族,最後才輪到田酚。田酚其實一直都很覺悟,所以最後裝瘋,漢武帝可是將平衡之術玩到極致的帝王。
當然會玩平衡之術不止漢武帝一人,其他比如李世民,朱元璋、康熙等等。看看離後世最近的乾隆大帝就知道了,明知道和珅是貪官,還是一如既往的對他恩寵,為何?就是為了製衡那些所謂的正義忠臣,做到兩邊相互製衡。
所以,宋理宗不可能任由閻馬丁董發展勢力,而沒有對應的大臣製衡他們!
李維的一番話引起了眾人的注意,劉大人眼睛一亮,驚喜道:“倒是有一人敢於和閻、馬、丁、董四人抗衡!那就是參知政事賈大人!”
“賈似道?”
李維倒吸一口氣,先不去管後世對此人評價褒貶不一,單單是能讓後來的宋度宗對他百般依賴就可以看得出此人權利之大。
不過李維對此人沒有任何好感,若不是他後來私自代替宋理宗向忽必烈稱臣議和,也不會那麼快的挑起宋元兩國的戰爭!更荒唐的是,賈似道還帶蟋蟀上朝議政,庭上不時傳出蟲鳴聲,甚至曾發生蟋蟀自水袖內跳出,竟跳黏到皇帝胡須上的鬧劇。而襄陽被元軍圍困一事,卻被賈似道一一隱瞞。最後使得宋朝貽誤了戰機,被元軍擊破了襄陽,導致整個大宋毀於一旦!
其實李維厭惡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此人是個毫無節操的小混混。之所以最後能當上宰相,禍亂朝綱,是因為他的運氣好的實在是讓人妒忌。
賈似道雖然不爭氣,但是不妨礙他祖上能人輩出。他的祖輩可以追溯到著名的西漢太傅賈誼,他父親賈涉卻是一代名臣,隻不過到了他這兒,老賈家的門風就給帶壞了。
賈似道11歲那年,父親去世,家道中落,賈似道瞬間從公子哥淪落成了窮二代。接受不了這樣的打擊,於是“少落魄,為遊博,不事操行”,整天跟一幫小混混瞎胡鬧。可能他對鬥蛐蛐的熱愛,便是始於此時吧。
後來,雖憑借父親的名望當了嘉興司倉這樣的芝麻官,然而浪蕩成性的賈似道根本不務正業,天天琢磨著怎麼找樂子。就在這時,天上掉下來的餡餅正好砸在了賈似道的頭上,而且還是很大的餡餅--他姐姐被選為宋理宗的貴妃。
有了姐姐這層關係,再加上賈似道原本就善於阿諛奉承,一路高歌猛進順利的爬到了現在參知政事的位子上了,速度比火箭還快!
當然這中間還有一個人為他出了不少力氣,那就是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將--孟珙,孟老元帥。孟珙死後,上遺表舉薦賈似道自代其職。所以賈似道就順利的進入了宋理宗的視野,之後便一帆風順!
之所以後世世人對他褒貶不一,是因為此人對宋朝也做了不少的貢獻。比如賈似道提倡以強硬的手段阻止富人囤積穀物,隨後提倡公田法。
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為這些地主通常也是大官員,當時政府用“和糴”的計劃彌補這個問題,就是要求地主義務將稻穀賣給國家。但是當政府購買越多的稻穀也必須發行更多的紙幣,造成通貨膨脹。
於是,賈似道建議廢除和糴,減少紙幣的流通以穩定物價,然後限定所有人地產的數量,超出限定的土地由國家收購變成公田,然後將公田的收入去償付軍需。所以,賈似道的公田法還是為朝廷節省了不少的開支!
當然賈似道之所以變成了禍國殃民的奸佞小人。實則是他的權利達到了頂峰,人也變得膨脹,也開始和閻、馬、丁、董一樣,恃寵亂政,結黨營私,排除異己,陷害忠良!
不過此時的賈似道還是被百姓所敬仰的,至少他為百姓還是幹了一些實事的。
王大人微笑道:“不錯,賈大人一向與閻貴妃、丁大全等人不和。若是能將蕭書合的罪證交由賈大人,下官絕對有理由相信賈大人會利用這一有利罪證來對付丁大人!”
李維隻是拋磚引玉,但無論如何也沒想到這幫官員就能利用這一線索開始對症下藥,做到借刀殺人!李維不得不佩服他們這幫官場老狐狸,同時又對古代官場的歎息。這幫人為了滿足一己私欲,工作重心全部放在勾心鬥角,爭權奪勢上。整個大宋就是毀在這幫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官員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