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李維授課(1 / 3)

羅知悌微微一笑道:“在下聽聞先生給患者醫治哮喘時,提出喘症在肺為實,在腎為虛的理論,還提出人體內髒分為陰陽五行之說。可否為在下解惑?”

李維微微一愣,沒想到那一日和師兄打賭救治那位哮喘很厲害的小娘子的事跡,還是被傳了出去!

李維知道丹溪學派的重要醫學思想之一,就是《格致餘論》中的名篇“相火論”,認為濕熱相火為病甚多。當然朱丹溪也是得益於師傅羅知悌,如《三法》“夢遺滑精篇”。羅知悌指出“左腎藏精屬水,右腎藏精屬相火,相火動則精水泄”,又如“頭眩篇”羅知悌雲,“此元氣虛而有痰也,亦有挾火者,火動其痰也,又有無痰而作眩暈者,虛火上升也”等等。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羅知悌也擅長人體陰陽五行學術,對人體腑髒虛實之論研究的很是通透。但是李維吃驚的是,羅知悌年紀輕輕就開始對此有研究了!或許正是因為興趣使然,才使得他在這一學術領域,頗有造詣!

李維點點頭道:“在下就為羅兄淺談人體陰陽五行之說。當然這也隻是在下一家之言,隻做參考!”

李維此刻像是一位的道高人一樣,為自己的徒弟們講解這奧妙的陰陽五行學術!

人體上部為陽、下部為陰;體表為陽,體內為陰;背部為陽、胸部為陰;四肢外側為陽、內側為陰;皮膚為陽、筋骨為陰;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六腑屬陽,肝、心、脾、肺、腎五髒屬陰。

人體的健康與否,決定於陰陽的是否調和。如《內經》所說:“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人體攝取飲食後,經過脾、胃的腐熟運化,將營養運送至全身各處,使身體健康成長、使生命得以延續。人體之陰陽若是保持在平衡的情況下,就能健康長壽。

人體之中氣為陽、血為陰。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能生血、行血、攝血,氣和血密不可分。

若是人體陰陽失去平衡,就會表現出各種不適和病症。例如陽證,一般表現的症狀是:發熱、口渴、脈數(快)等,這類症狀,又稱為熱(即陽)證。陰證,一般表現的症狀是:不發熱,口不渴、手足冷、脈遲(慢)等,這類症狀,又稱為寒(即陰)證。這就是《內經》所說的:“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李維的陰陽術論娓娓道來,聽的眾人都瞪大了雙眼,沒想到李維居然對陰陽學術了解如此透徹,眾人無不佩服。就連驕傲的羅知悌都敬佩萬分。

李維清了清喉嚨,接著道:“剛剛是人體陰陽論,下麵在下就為諸位介紹,人體五行之說!”

五行學說中以自然界中的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的特性以及其“相生”、“相克”規律來認識世界。如:五嶽、五方、五味五果、五髒等解釋宇宙成娥起源的多源性和統一性。

在儒家經典《尚書·大傳》中說“水火者,百始之所飲食也;金木者,百始之所興作也;土者,萬物之所資生也。”

在《尚書·洪範》中說:“一日水,二日火,三日木,四日金,五日土。水日潤下,火日炎上,木日曲直,金日比革。金生水,水生木,以及木克土,土克水,火克金,金克木”的“相生相克”規律對應人體的五髒六腑。

根據五行之特性,來證實五髒的生理特性和功能作用。如木性可曲可直,條順而暢達,肝屬木,故肝喜條達而惡抑鬱,並有疏泄之功能;火性溫熱而炎上,心屬火,故心陽有溫煦之功能,心火易於上炎;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之特性,脾屬土,故脾有消化水穀,運輸精微,營養五髒六腑、四肢百骸的功能,又為氣血生化之源;金性清肅收斂,肺屬金,故肺具有清宣肅降之功能;水性潤下,有下行、閉藏之性,腎屬水,故腎主水液代謝之蒸化排泄,並有藏精功能。

人體五髒六腑的功能活動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係的。五髒是人體生理活動的中心。五髒之間在生理上相互聯係、相互協調,共同完成整體的生理活動。五髒配屬五行,不僅闡明了五髒的某些功能特點,而且認為五髒之間存在著相互資生和相互製約的聯係,並由此說明五髒之每一髒都與其它四髒發生著關係,從而概括出五髒的整體聯係。

髒腑之間相互資生,如腎能藏精,肝能藏血,腎精可以化生肝血,此即腎水滋養肝木,即水生木;肝藏血,心主血脈,肝之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功能正常,則有助於心主血脈功能的正常發揮,此即肝木上濟心火,即木生火;心主血脈,又主神誌,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又主統血,心之陽熱可以溫運脾陽,心主血脈功能正常,血能榮脾,脾才能發揮主運化、生血、統血之功能,此即心火溫運脾土,即火生土;脾能轉輸精微,益氣以充肺,從而維持肺主氣之功能,並使之宣肅正常,此為脾氣生養肺氣,即土生金;肺主氣,職司清肅,腎主藏精納氣,肺氣肅降則有助於腎精之閉藏和氣之攝納,肺氣肅降,水道通調,又能促進腎主水功能的發揮,此即肺金滋養腎水,即金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