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劉邦則是拒絕了曹『操』的建議,劉邦要留守沛縣,劉邦認為沛縣才是自己的根據地,自己的妻兒老小還在沛縣,而且沛縣有充足的糧草,足夠支撐著自己抵抗吳範,到時候等待聯軍攻回來的時候,劉邦在前後夾擊。
曹『操』則是認為劉邦的做法極為不妥,可是劉邦已經聽不進去別人的建議了,經曆了這麼多次的失敗,劉邦隻想保留著這僅存的果實。
可是劉邦卻忘記了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劉邦能活命的前提是聯軍能攻回來,萬一聯軍失敗了的話,劉邦的沛縣則是被形成了包圍,再無翻盤的機會。
孫堅指揮大軍撤退,這一切來的都太快了,呂布戰死,洛陽城陷,一切全朝著不好的方向在發展,自己隻好指揮著聯軍向長安和鹹陽方向撤軍。
而就在此時,另外一個此戰大放異彩的英雄出現了,此人正是夏侯淵。
夏侯淵親率兩萬輕騎兵千裏追擊聯軍,而聯軍這次的倒黴蛋就是章邯。
章邯的部隊最多,這次損失也是最嚴重的,但是章邯收攏了之後仍是有十五萬之眾。
章邯率領著本部人馬撤退,在逃了一天之後以為平安無事,便下令士兵安營紮寨,章邯這麼想是有理由的,章邯的部隊是最先撤走的,在聯軍當中是第一支部隊,雖然失散的人也是最多的,但是在章邯後麵還有曹『操』孫堅等人的部隊,自己已經拉了其很遠的距離,相對於是安全的。
即便是敵軍來追,也是後麵的他們倒黴,可是章邯卻是犯了三個錯誤,第一把營地紮在了山穀之眾,第二他將賈詡在逃跑時弄丟了,第三個錯誤便是低估了一個人的作戰方式。
此人便是擅長急襲作戰的夏侯淵,不得不說夏侯淵是個急襲作戰的天才,夏侯淵果斷的選擇出了一條最近到達長安的路線,而夏侯淵的判斷也是準確的,聯軍撤退的方向的確是長安,夏侯淵晝夜兼程,直奔長安,終於在第二天破曉之前繞過了聯軍的大部隊,竟然抵達了章邯的前麵。
此時的章邯做夢也不會想到竟然會有敵軍在自己的前麵出現,而夏侯淵也是絲毫沒有客氣,看見章邯竟然敢在山穀之中安營,命人堵住出口,一把火就少了章邯的十五萬大軍,章邯還在睡夢之眾,便被哭喊聲吵醒,這時候才發現大帳之眾火燒連營,因為山穀之中地形狹小,樹木叢生,難以逃跑,再加上夏侯淵命人堵死了口,山穀當中頓時火光衝天,哭喊聲,求助聲此起彼伏。
宛如一片人間煉獄一般,連華夏軍的士兵和夏侯淵看了之後都是極為動容,奈何卻是沒有辦法,兩軍交戰不是你死便是我亡,任何人都無法心慈手軟,此戰之後,章邯十五萬大軍幾乎全部被屠戮殆盡,章邯也被燒死在了山穀之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