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紅巨星(十三)(1 / 2)

“除了戴森球以外,還有戴森雲、戴森克、戴森泡、戴森網絡等,在許多設計中,戴森球概念經常被理解為一個環繞太陽的人工物質球體。

然而就連戴森說本人都說‘一個包圍太陽的堅固的殼或環從力學上是不可行的。我設想的一個生物圈的形式是由鬆散的太陽能收集器或獨立環繞太陽軌道的衛星雲。’

這樣戴森雲的概念就出來了,它由巨大數目密集環繞太陽的獨立結構組成,類似於環繞地球的雲。

建設一個戴森雲有這樣幾個優勢:建造的元件可以有範圍很廣各種各樣的尺寸選擇,這樣便能逐步逐步在一個很長的曆史時期內建設,不同形式的無線能量傳輸能用於在不同的結構之間傳輸能量。

這樣的一個“雲”也有其劣勢,軌道力學規律決定了戴森雲的軌道運行將會極度複雜。

最簡單的一個例子是戴森環:所有的太陽能收集器獨立結構共享同一個軌道,許多複雜的多環模式將攔截更多的太陽能輸出,但當軌道重疊時會導致周期性的日蝕。

另外的潛在問題是增加軌道不穩定,當增加更多的軌道結構,就會增加其他機構軌道混亂的可能性。

這樣一個太陽能收集器的“雲”將會改變恒星係統向宇宙發散的星光的強度,但可以想見的是,它不會完全遮蔽恒星的光線,太陽光仍將在其發散的光譜中存在。”

林歸晚解釋道。

李燁若有所思,說:“也就是說,艦隊文明建造的實際上是一種類似於戴森雲的裝置,隻不過他們沒有環繞太陽運動,至少從目前來看更多的是處於地球大氣層外麵,而且由於依附地球的原因所以少了上述的軌道方麵的考量,建造的難度也大大降低了。

但是這樣一來的話問題也十分明顯,那就是通過裝置吸收的能量不如設想中的戴森雲,隻能算是超級豪華無敵版的太陽能發電場吧?”

“這個我就不清楚了,畢竟我連艦隊文明是通過什麼理論支撐其方案的都不知道……”林歸晚撓了撓頭,她跟了李燁這麼久也不懂靈力是什麼。

“這倒是不重要,我比較關係的是,我們能不能通過這一裝置攔截太陽能量?”李燁問。

“肯定可以啊,畢竟它存在的意義就是如此!”林歸晚作了肯定回答,她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和李燁想到一塊去了,“隻不過,裝置所能吸收的能量是有上限的,超過這個上限就起不了作用的。”

“沒關係,有總比沒有好!”李燁向眾人講了自己的想法。

如果當初艦隊文明是想建造行星級的戴森雲,那麼轉換裝置肯定不止這一處,至少周圍的金字塔情況都差不多,若是他們能將所有金字塔都開啟的話就可以在開羅上空形成一個超大型的遮擋板,紅巨星帶來的輻射將大大減弱!

說幹就幹,李耀操控飛碟往下一個金字塔飛去。

此時通過屏幕往外看去,大地被炙烤得一片焦黃,水量充足的尼羅河在短時間內居然就見底了,而城市已經成為了一片火海,濃煙滾滾升空,也不知帶著多少生命。